合成纤维第一章探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成纤维 1. 基本概念 2. 合成纤维的发展 3.合成纤维的分类 4.常见合成纤维及特点、用途 5. 合成纤维的鉴别 第一章 绪论 纤维: ①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 ②具有足够的细度(小于100微米)和足够的长径比,并且显示一定的力学特性者。 一、基本概念 纺织纤维则是指用来纺织布的纤维。 纺织纤维特点:纺织纤维具有一定的长度、细度、弹性、强度等良好物理性能,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例如:棉花、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是理想的纺织纤维。 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 :用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过加工而制得的纤维。 如PET,PA66,PAN, PP 我国早在南宋,就有记载,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一书记述,广西某县枫树上有“食叶之虫”称做“丝虫”,它的外形“似蚕而呈赤黑色”,每当五月(农历)间“虫腹如蚕之熟”,当地人就捉回用醋浸渍,然后剖开虫腹取出丝素,在醋中牵引成丝,一虫可得丝长6-7尺,这种从野蚕身上抽丝的方法,堪称是人类人工制丝技术最早的事实。 二、合成纤维的发展 桑蚕结茧:1.桑蚕;2.吐丝;3、4.成茧;5.桑蚕茧剖面 到十八世纪人们测定了蚕丝和桑叶的组成,发现:桑叶中大量含有碳、氢、氧三元素,而蚕丝中除含有上述元素外,还含有氮。这一发现,启发人们用硝酸来处理纤维素来增加氮的部分。1884年在法国Chardonnet制得硝酸纤维。但因其容易燃烧,加上成本贵,又没多少纺用价值,所以问世不久便停产了,但它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造的纤维。 1891年在英国,有人将纤维素磺酸酯溶于稀碱中制成很粘的液体纺丝,因其很粘,故称为粘胶,制成的纤维称为粘胶纤维。它在190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可以说人造纤维的制造成功是仿生学应用的成功。 1935年2月杜邦公司基础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部的科学家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合成出聚酰胺66,1938年开始工业化生产,命名为尼龙(nylon) 。是投入大规模生产的第一种合成纤维。 尼龙又叫锦纶,在我国是锦州化工厂最早开始生产尼龙的。 1940年英国的温费尔德(T.R.Whinfield,1901-1966)首先合成的,产量在20世纪居各种纤维之冠的聚酯(PET)纤维--涤纶(的确良), 后来相继出现了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尼纶。 从1938年,合成纤维生产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8-1950年,尼龙,同时探索新的成纤聚合物。 第二阶段:1950-1956年,涤纶与腈纶问世,并实现了工业化。 第一代合成纤维 第三阶段:1956-1960,发展了第二代合成纤维——改性纤维。 第四阶段:1960-今天,发展特种纤维,即高技术纤维(high technology fibre),或高性能纤维,亦称为第三代合成纤维,其中包括碳纤维、耐热的和高强度高模量的聚芳酰胺(芳纶)、高弹性纤维(氨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强度高模量)。 中国纺织业发展快速, 中国合成纤维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2%,合成纤维用量占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65%。 我国2007年合成纤维(包括长丝和短纤)产量2201.75 万吨,各合成纤维所占比例如图 仪征化纤、上海石化、淄博万杰、洛阳石化、开平涤纶、江苏鹰翔、鞍山合成等。 涤纶 锦纶 腈纶 其他 丙纶 维纶 棉纤维 毛 纤 维 天然纤维 纺织品按用途分类: ① 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以及缝纫线、松紧带、领衬、里衬等各种纺织辅料和针织成衣、手套、袜子等。 ② 装饰用纺织品在品种结构、织纹图案和配色等各方面较其他纺织品更要有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工艺美术品。可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包括家居布和餐厅浴洗室用品。 ③ 工业用纺织品使用范围广,品种很多,常见的有蓬盖布、枪炮衣、过滤布、筛网、路基布等。 (2)按性能功用分 耐高温纤维, 如聚苯并咪唑纤维(PBI); 耐高温腐蚀纤维,如聚四氟乙烯(PTFE); 高强度纤维, 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耐辐射纤维, 如聚酰亚胺纤维; 阻燃纤维、高分子光导纤维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 涤纶、的确良、Terylene、Dacron 聚己内酰胺纤维(PA6) 锦纶6、尼龙6、Kapron、Perlon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