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毛细管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的概述; 毛细管电泳的理论; 毛细管电泳的仪器系统;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概述;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速率理论;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仪器;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应用。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一、概述 1、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的历史:1981年Jorgenson Lukacs 用75 μm的毛细管柱分离了丹酰化氨基酸,40万理论塔板数/m。 2、电泳是指电介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不同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对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称之电泳法。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3、特点: 1)柱效高,可达105~106理论塔板数/m;高效 2)分离速度快;快速 3)几乎不消耗溶剂,样品用量少,仅为几十纳升,仪器成本也低;低耗 4)选择性大,可根据不同的分子性质对生物大分子、药物等极广泛的分离对象进行有效的分离。灵敏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4、分类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二、毛细管电泳的理论基础 1、电泳和电泳淌度 E为电场强度;mep为溶质的淌度(溶质在给予缓冲液中单位时间和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距离)。 e和h分别为介质的介电常数和黏度,zi是粒子的Zeta电势,Zeta电势和粒子的表面电荷成正比,和粒子分子量成反比。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2、电渗和电渗率 mos为电渗率;uos为电渗速度;zos为管壁的Zeta电势 3、表观淌度和权均淌度 uap为表观迁移速度,分离后出峰次序为:正离子 中性分子 负离子。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kp为容量因子;np和ns分别为样品在P相(在毛细管中引入另一相,如胶束、高分子团等准固定相或色谱固定相等,称为P相)和溶剂中的分子数;mp为P相的表观淌度。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一、概述 1958年,James Lovelock首次提出设想。 1962年,Klesper第一篇关于用超临界流体二氯二氟甲烷和二氯二氟甲烷作的流动相,分离镍卟啉异构体。 1966年正戊烷为流动相,分析多环芳烃、染料和环氧树脂。 1968年,Gidding等以CO2和氨为流动相,分析核苷、糖、氨基酸、甾醇、类固醇、类胡萝卜素等。 1981年Novotay Lee毛细管柱超临界流体色谱(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才完善技术。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1、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F) 传质阻力小,可得到快速高效的分离;在较低温度下,可分析热不稳定性和分子量大的物质,同时还能增加柱子的选择性;流体的密度可改变流体的性质。 特点: 1)与GC比,溶解度增大,分离难挥发样品效果好。 2)与HPLC相比,扩散系数大,分离度增加。 3)黏度低于液体,柱压降低,每米理论板数提高。 4)密度 :溶解度、扩散系数和黏度都是密度的函数,可改变密度来实现,如程序升压等。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SFC与GC、LC的比较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2、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速率理论 1)相对变数(reduced variable),某一参数与其临界变数之比值。 Pc、 Vc 、 Tc 、 rc分别为临界压力、临界体积、临界温度和临界密度 2)SF的溶剂力,以溶度参数(d,cal/cm3)表示 a为分子间引力;V为摩尔体积。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Golay速率理论方程 B/u纵向扩散;Cmu流动相传质;CSu固定相传质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4)影响板高的因素 流动相线速u、柱径、固定相液膜厚度和流动相密度。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3、操作条件的选择 1)固定相:抗溶剂冲刷;化学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热稳定性好。 选用化学键合固定相,最多是甲基聚硅氧烷,如:OV-1\OV-101\DB-1;苯基聚硅氧烷,如DB-5\SB-phenyL-5;二苯基聚硅氧烷,如:SB-biphenyL-25;等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母体为3,5-二硝基苯甲酰,接上苯基甘氨酸或亮氨酸基团,分离氨基酸、亚砜、内酰胺等对映体。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环糊精(cyclodextrin,CD)6-12个葡萄糖单元手性环状低聚糖,分离不同管能团手性物。 聚糖类手性固定相:内酰胺、芳基酰胺对映体拆分。 氨基酸和酰胺类手性固定相:手性药物拆分。 2)流动相:选择原则。 考虑溶剂强度、选择性、化学活性;又要考虑其在操作条件下的稳定性。 SFC流动相分二类: 第一类TC<190℃ CO2、乙烷、丙烯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