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 2.1.2 工业催化剂的使用要求 2.1.3 工业催化剂的性质和特点 2.1.4 催化剂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 2.1.5 催化剂制备与各制备过程的作用(目的) 2.2 吸附作用基本原理 2.2.3 多孔介质吸附-脱附理论 ?2 影响吸附(脱附)速率的因素 ?3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量的确定) ?4 均匀表面吸附理论(Langmuir模型) (A)单分子吸附 (B)单分子解离吸附 (C)双分子吸附 (D)多分子吸附 吸附极限/端情况(渐近线) A的净吸附速率:rA= raA – rdA= kaA pA?V –kdA?A 吸附平衡时: ?A =KApA*?V B的净吸附速率:rB= raB – rdB= kaB pB?V –kdB?B 吸附平衡时: ?B =KBpB*?V 而 ?A+?B + ?V =1 I的净吸附速率:rI= raI – rdI= kaI pI?V –kdI?I 吸附平衡时: ?I =KIpI*?V 而 ??I+?V =1 * 2.1 催化剂基本组成及其催化特征 2.1.1 催化剂分类:主要分为四类 PdCl2-CuCl2、TiCl3-Al(C2H5)3 加成、氧化、聚合 过渡金属络合物 Al2O3、SiO2、MgO、H2SO4、NaOH、H3PO4、分子筛 脱水、异构化、水解、聚合、裂解、烷基化 酸、碱 NiO、ZnO、CuO、MnO2、Cr2O3、Bi2O3、MoO3、WS2 氧化、还原、脱氢、环化、脱硫(少量用于加氢) 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半导体) Fe、Ni、Pt、Pd、Cu、Ag 加氢、脱氢、裂解(少量用于氧化) 金属(导体) 实例 催化反应 类别 ※ 良好的催化活性(尤指低温活性) ※ 良好的选择性 ※ 较长的使用寿命 ※ 适宜的物理织构(Sg、Vg、孔径分 布、活性组分分布、形状、尺寸) ※ 较强的抗毒能力 ※ 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磨损、破碎) ※ 催化剂定义 —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的组成和特性不变,对正逆反应均等倍加速或减速 ※ 催化剂性能 —直接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 附加性能(强度、热稳定性和寿命等) ? ? ? ? ? ? ? ? ? ? ? ? ? ? ? ? ? í ì T 成本-效益 首创性-知识产权 能重现性 重复性-每批催化剂性 程度 再生性能-恢复性能的 量 热性能-导热性、热容 冷模实验-室温 玻璃珠 冬天)水+ 擦效应。例子:( 摩 (流化床或移动床中的 机械强度-耐压、耐磨 碎粒 条 片 球 :环 压力降变化顺序为 的 径相等)各种形状引起 条件下(含当量直 等 )-系统压力降,在同 外观性能(形状、尺寸 工业使用附加性能 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义导出的基本性质): 直接性能(由催化剂定 C m o 45 ~ 43 ) 300 ~ 100 ( % 20 m ? 活性组分 ※ 金属类 ※ 半导体类 ※ 酸碱类 ※ 绝缘体类-IIIV、IVA和VA金属或非金属氧化 物,卤化物等 ? 助催化剂(助剂) ※1 结构型助剂 作用:增加主活性组分活性构造的稳定性和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 按作用机理分类: (A) 分隔(离)活性组分细小微晶-高熔点、难还 原的氧化物比较适宜 (B) 与活性组分作用生成高熔点的化合物或固(熔) 体。如Fe3O4中加入少量的Al2O3(结构助剂) ※2 电子型助剂 K2O、Na2O-不改变催化剂本性,但改变活性组分电子结构,从而使反应分子的化学吸附能力和反应活化能发生变化 ※3 扩散型助剂 改善催化剂孔结构(造孔剂)-如分子筛中加入有机酸等(织构结构) ※4 毒化型助剂 毒化催化剂某些有害的活性中心,如为防止结焦,可加少量碱性物质毒化引起裂解生焦的酸性中心 ? 载体 作用:改变催化剂机械强度、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增大活性表面和提高适宜孔结构,提供活性中心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量 常见类型(起稳定剂和分散剂的作用):Al2O3、MgO、硅胶、硅藻土等 ? 抑制剂 (乙烯环氧化二氯乙烷的作用) ?1 原粉制备 ※ 催化剂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