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篇(人物、事物、景物形象)课题.pptVIP

2016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篇(人物、事物、景物形象)课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明确诗歌形象的种类; 掌握常见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三.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方法四. 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即托物言志。 一、命提方式 1、诗人是如何借某物来展示自我形象的? 2、这首诗通过写某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请结合诗中所写的某物形象,评说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诗歌描绘出了梅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刻画这些特点的?   诗歌描绘出了梅飘零、孤傲、高洁(幽香)的特点。 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映衬的手法:颔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凋零的梅,比喻奇特,既生动地描绘了落梅的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又展示出梅的高洁;颈联对比、映衬,梅零落四散,甚至成泥,依然“久犹香”,展示了梅幽香、高洁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道 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这首诗以“鸟”喻人,“高岩之鸟”“百舌黄鹂”喻指哪两类人?   “高岩之鸟”喻指有真才实学却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 “百舌黄鹂”喻指凭如簧巧舌占据高位得到重用的奸邪之人。 (三)解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所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表述时切忌空洞,要具体阐述。答出“为什么”或“是如何表现的”。比如感伤一定要点明为何感伤 一 般 表 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七)① 姜 夔 笠泽②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③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注】①姜夔于绍熙二年(1191)冬,到石湖(西南与太湖相通)范成大处做客,除夕乘船回家,途中写下了十首七绝。此为第七首,描写诗人夜渡太湖的情景。 ②〔笠泽〕指太湖。 ③〔长桥〕指垂虹桥,北宋时建,在今江苏吴江市。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一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冷清、空濛淡远的夜晚行舟图。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雁影、远山、云雾、长桥、小舟等景物构成。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11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 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注]。 【注】〔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1)此曲所写景象有怎样的特点?(5分) 3.(1)前五句写黄昏之景,有全景,有局部,动静结合;后两句写静夜之景,景随行程变,人在画中游。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幅随时空推移的动态的画面,传达出作者欣赏自然风景的惬意之情。 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具有动感。整首小令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顺序道来。由黄昏到夜晚,景随行程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欣赏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横  塘[注]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说明。(5分) 5.(1)描写了春尽夏至暴雨过后的景色。暴雨过后横塘水涨而与堤岸相平,雨水从乱山高处急泻而下;桃李花瓣零落殆尽,满眼全是青青的草色。   景物形象    (意象)    诗歌形象

文档评论(0)

55000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