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戏曲,向大师和经典致敬.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戏曲,向大师和经典致敬

中国戏曲,向大师和经典致敬(谈艺录) 本报记者 刘玉琴 《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26日 24 版)   图为李胜素、于魁智演出剧照。   编者按:   多年来,中国内地的北京、上海、天津、武汉一直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中心,近年来,得益于低票价、高水准、政府扶持等多项举措的推行,香港也逐渐跻身于中国戏曲重镇的行列。   本期“谈艺录”,由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高级经理李明珍及本报记者,聚焦正在香港举行的中国戏曲节,看梨园姹紫嫣红,取香港扶持戏曲发展之经。      6月15日至8月5日,第三届中国戏曲节在香港举办,20多台戏剧先后上演。在昆剧、粤剧、歌仔戏等戏曲繁花开遍满园的盛景中,7月20日至22日,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率团演出的5台京剧,激荡起新一轮观赏热情,演出现场,观众将双手高举过头热烈鼓掌,如林的手臂编织成打动人心的景象。中国京剧的锣鼓丝弦声里回荡着继往开来的足音。   “这边厢红桃呈艳,那边厢绿柳披垂。”姹紫嫣红中,京剧“国家队”盛装发力,传统艺术震动香江   国家京剧院素有京剧“国家队”的美誉,作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此次于魁智携京剧院一团带来《打金砖》、《贵妃醉酒》、《伍子胥》、《生死恨》、《野猪林》等剧目,让香港观众击节称道。   扮相好,嗓音好,天生就是一块搞京剧的料——曾是许多人对于魁智的评价。不过,于魁智不光是“天生我材”,在气息运用和独特的发声方法等方面,他对传统唱法有所突破,嗓音清亮华美,圆润醇厚,形成了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风格。1988年,于魁智首赴香港演出时,就有人高度评价:于魁智嗓子好,但并不光凭天赋本钱,而是在行腔韵味上下功夫,牢牢掌握分寸,不多一丝,不少一分。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曾说:于魁智就是于魁智,谁也代替不了。可以说,他是近十多年来两岸三地的“当红明星”。   记者:此次中国戏曲节共有10个剧团的20多场演出,其中京剧占了5台,如此大的演出篇幅留给京剧,留给国家京剧院一团,可见京剧和你的艺术魅力。而你又用什么样的舞台艺术回报观众?观众的期待和反响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香港中国戏曲节已举办到第三届,此届的特点是首次引京剧名团名家入节。我带来的5台剧目都是香港观众点名要看的传统名剧。24年前,我第一次在香港演出《打金砖》时,得到观众的热情鼓励。这出戏前文后武,难度大,唱腔繁重,尤其吃功,很难演。剧中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僵尸、吊毛、甩发、倒扎虎再加180度大转身等,都是身体在地面上硬碰硬的摔打,没有功夫不可想象。这是我第七次来港演出此剧,观众点名要看,每次的热情都让我感动。   这几部戏风格多样,行当齐全,观赏性强,能体现中国京剧的鲜明特点。香港观众看戏有一点令人惊叹:他们不在乎剧场是不是豪华,舞美是不是气派,只要戏好角好就行。演出《打金砖》、《野猪林》和李胜素的《贵妃醉酒》时,1700多人的剧场座无虚席,中国戏曲节开演以来人气最旺。这几台戏的舞台呈现很传统,基本只有一桌二椅,演员有充分的施展空间,观众有充分的想象空间。首场演出时长3个多小时,虽然早已知道香港观众的观剧习惯非常好,但演出前仍心有忐忑,怕观众坐不住。事实证明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演出时观众们静静地观看,精彩处热情叫好,落幕时全体起立鼓掌,不停挥动双手,久久不散。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演出效果达到完美融合——这说明传统经典剧目有着长久生命力——只要戏好,处处都有知音。   “飞鸟为之徘徊,壮士为之落泪。”向大师和经典致敬的演出,让舞台上变幻出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此次演出的几部京剧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都是京剧艺术大师的代表性剧目。《贵妃醉酒》、《生死恨》是梅兰芳的经典剧目,《伍子胥》是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的代表剧目,《打金砖》是李少春的传世杰作……《野猪林》堪称中国京剧艺术的里程碑,70年前由京剧大师杨小楼首演之后,一直久演不衰。20世纪60年代,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等几位艺术大家的舞台表演堪称珠联璧合,此戏被搬上银幕之后更广为人知。   记者:有人说,当时的《野猪林》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难以企及的经典。《野猪林》的好,是唱念做打、文戏武戏兼备,不仅观众喜爱,演员更喜爱。因此上演此剧,能否获得内外行的认同,成为衡量演员艺术功力的标尺。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名动一时的李少春、袁世海已故去,杜近芳也已80高龄。现在重演此剧,不仅是对经典的继承,还是向大师的学习和致敬。   此次于魁智,梅派知名青衣李胜素,袁世海的亲传弟子、知名花脸杨赤,以及京剧名家杨燕毅联手演绎,应是强强联合,这样的演出能否成为新的经典?京剧人从经典剧目里,从艺术大师身上,领悟出怎样的风景?   于魁智:这出戏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内容和形式的可看性、完美性,表

文档评论(0)

st4739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