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座"新世代建筑论坛″(96学年度第二学期).docVIP

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座"新世代建筑论坛″(96学年度第二学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座"新世代建筑论坛″(96学年度第二学期)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講座〝新世代建築論壇〞(96學年度第二學期) 時間:97年2月22日起每週五晚上6:45~9:15 地點: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AU101室 主持人:吳明修教授 2008/4/7 No 日 期 講 師 講 題 主持人 學 歷 經 歷 題 綱 1 97.02.22 吳明修 柯比意建築的二、三事 吳明修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建築工程系畢業 1957 1.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2.日本九州產業大學教授 3.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教授 柯比意是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除對其生平、思想作品作介紹外並作評論。 2 97.02.29 阮慶岳 一窺中國當代新建築:80年代先鋒派的本土與前衛思考/以王澍及劉家琨為例 吳明修教授 淡江大學建築學士 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 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3 97.03.07 邱博舜 傳統建築與宇宙觀:一個世界性的概述 吳明修教授 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哲學博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東海大學建築系所副教授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教 自現代科學興起後,人類所創造之文明,常以自然生態環境為犧牲,其嚴重程度,幾已達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這些和傳統世界是決裂的,因為傳統世界的人,處處表達敬畏天地,渴求與之和諧共處的訴求,其產生的文明,對大自然仍相當謙遜,不具毀滅性。 本文擬從建築的角度,介紹傳統的人類如何根據其對天地人的認知所歸結的原則來規劃建築及相關的人為環境(如城市),致力於協和萬物。盼能提供吾人一個省思的角度,調整吾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態度,創造更無害於自然的人為環境。 4 97.03.14 洪如江 工程與城市文明 吳明修教授 英國倫敦大學哲學碩士 1969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士 土木工程,1957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2000~ 一、新一代城市文明的登場 二、 討論工程與城市文明互動的必要性 三、工程的範疇與定義 四、材料工程科技與城市文明 五、能源工程科技與城市文明 六、資訊工程科技與城市文明 七、生物工程科技與城市文明 八、 多工程系統的綜合運用與城市文明 九、邁向文明城市的十大目標 十、結論 5 97.03.21 林會承 台灣的文化資產 吳明修教授 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哲學博士 台北藝大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教授 台北藝大文資學院院長(現) 台北藝大教務長 台北藝大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所長 台北藝大總務長 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一、什麼是文化資產 二、世界遺產、口述及無形文化資產、 美國任色列理工學院建築碩士 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學士 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朱祖明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7 97.04.11 江哲銘 地球已暖化?建築再「淨」化 吳明修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8 97.04.18 吳明修 多面向的建築師-丹下健三 吳明修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建築工程系畢業 1957 1.吳明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2.日本九州產業大學教授 3.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教授 丹下健三是日本廿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師,其作品及思想具深遠影響力。 9 97.04.25 楊仁江 用攝影體驗新建築 張文瑞建築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中國攝影學會博學會員 FPSC 臺灣省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FPST 紐約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FPSNY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永久會員 LRPS 從事傳統建築調查研究20年,遠赴歐、亞、非各洲考察建築及從事系統性建築攝影工作 建築創作是艱辛的歷程,體驗空間卻是快樂的享受,不在乎懂不懂,只在乎用不用心。 1.體驗建築前應有的準備 2.空間體驗的快感與樂趣 3.體驗新建築的分享與省思 4.一點小小的建議 10 97.05.02 徐明松 Manfredo Tafuri的建築史觀,以Le Corbusier為例 吳明修教授 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策展人 建築評論與專欄作者 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著有《國父紀念館建館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 難》,徐明松編,國立國父紀念館,2007;《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木馬出版社, 2007;《愛讀本01?建築:打開建築的第一道門》,總策劃與合著,誠品書店,2005;《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田園城市,2003;《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 Tafuri從一個非常特殊的角度看柯比意,如果試著排除偏見,重新檢視班雅明的複製時代藝術創作裡談的“靈光消逝”,然後再與柯比意都市計畫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