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章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共19张)要点.ppt

必修三第三章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共19张)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自然背景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背景 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 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②四大气区 ③油气发展战略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以西气东输为例) 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 西气东输工程 资源调出地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产量(或潜在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西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巨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天然气消费量小,天然气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较慢 资源调入地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小,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而其他能源生产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制约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将围绕“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规划到201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据此回答3~4题。 3. 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条件 B.接近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国家政策扶持 4. 目前,制约该战略实施的条件有(  ) ①交通运力不足,且运输距离远 ②输电线路少,电网建设滞后 ③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需求量急剧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A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1.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 1. 南水北调工程 (1)三条线路的比较 线路 西线 中线 东线 调水源地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和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后期三峡水库输水到丹江口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基本上可以自流到京、津 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然后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输水至胶东地区 1. 南水北调工程 (1)三条线路的比较 线路 西线 中线 东线 可调水量 较小 较大 大 源地水质 最好 较好 差 地形、地势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1. 南水北调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中线和东线使北方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中线还会对汉江中下游的水位、流量等产生较大影响。 2.西电东送工程 2.西电东送工程 概况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