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的方法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史(或音韵、训诂学) 主讲人:周阿根 博士 Fuyang Normal College 阜陽師範學院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 阜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系列课程 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有的训诂书把训诂的方法概括为形训、声训、义训;也有的把训诂的方法概括为互训、义界、推原。我们认为这些都是训诂的条例或方式,而不是方法。我们所说的方法,是指一个陌生的字词摆在面前,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使它由未知变为已知。 一 据古训 所谓据古训,是指当我们碰到一个有疑难的词儿时,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书以及古书的注释,以找出对于这个词的确切解释。 《史记·张仪列传》:“因而数让之。”司马贞《史记索隐》曰:“谓数设词而让之。让亦责也,数音朔。” 王念孙则认为“小司马读数为频数之数,非也。秦初不见仪,至是始一见,即责以数语而谢去之,未尝数数责之也。数读如‘数之以王命’之数,高注《秦策》曰:‘数,让也。’《广雅》曰:‘数、让,责也。’数让连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 《史记·刺客列传》:“因自皮面决眼。”《索隐》曰:“皮面,谓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识。” 王念孙曰:“如小司马说,则当云割面皮,不当云皮面矣。《广雅》曰:‘皮,离也。’又曰:‘皮,剥也。’然则皮面者,谓以刀自割其面也。” 二、破假借 王引之云:“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者。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 本来有表示某个意义的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古人不用它,而用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这种现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写别字。遇到这种本有其字的假借时,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要被这个假借字所迷惑,要想方设法找到它所代表的那个本字,用本字的意思去解释,才能讲得通,这个,便是所谓破假借 《鹖冠子·学问篇》:“中流失船,一壶千金。” 什么是“一壶千金”呢?是不是说,一壶老酒值得千金的价钱呢? 壶字在此乃是瓠的假借,古者以瓠济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是也。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崔豹《古今注·音乐篇》云:“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这些壶均是瓠的假借。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杨倞注:“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 按:杨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 王引之曰:“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柱当读为祝, 《哀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 《大戴礼》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 三、辨字形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音义寓于形中,形而差之毫厘,其音义亦将谬以千里。因此字形的审辨,对于训诂来说远不是无关紧要的。优秀的训诂学家,往往能于字形的细微差别之中,得到训诂上的重大发现。 《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毛传:“微行,墙下径也。”毛亨认为“行”在这里作名词解,是道路的意思。 《尔雅·释宫》:“行,道也。” 《说文解字》:“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甲骨文行作 ,像十字路口的形状,表示道路。从行的字一般都和道路有关,如“术”“街”“衢”“衝”,等等。 杨守敬《水经注疏》引《仁王护国陀罗尼经音义》:“此叶粗厚,鞭而难用。” 钟凤年《水经注疏勘误》认为:“鞭应作硬”。 谢承仁《钟凤年水经注疏勘误读后》一文,指出“原本作‘鞭’,不作‘硬’,并未引误。但作者又认为“鞭字在此固难讲”(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3期》第27页)。 按:鞭应作“鞕”,是硬的俗写。辽释行均《龙龛手镜》:“鞕,坚牢也,与硬同。” 古书中形近互讹的例子不胜枚举,训诂家不可不辨。如論諭互讹、巠至互讹、苦若互讹、循脩互讹、分介互讹、待持互讹、新邓互讹、策美互讹、戒贰互讹、傅儒互讹、羔美互讹、遇過互讹、肉害互讹、離雜互讹等等。 训诂中遇到字形讹乱的情况,只要找到正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考异文 所谓异文,就是古代同一文字材料,由于流传途径不同,而在不同的版本和篇目中出现的文句互异现象。通过异文,有时也能发现和解决训诂中的一些问题。 《汉书李广传》:“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史记·李将军列传》:“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裴驷《集解》引徐广曰:“一云‘抱儿鞭马南驰’也。” 按:一云“推堕”,一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