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他们在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社会各方面仍然以世俗眼光看教育的背景下,以非凡的气魄作出了许多非凡之举,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 一、“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实况描白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24个班同时开放的,24间教室、24位教师、1460多名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24个班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当你走过教室的窗前,当你踏进教室的大门,可能没有学生注意你;当你驻足聆听,可能没有人在意你。我们为这样的课堂感动: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感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一)课堂教学环境:根本性变化 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是农村中学最普通的教室:这里除了电灯以外没有更多的电器,什么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机这些在发达地区小学、幼儿园里司空见惯的教学仪器,在这里没有一丝影踪。教室的前后都是大大的黑板,四周是水泥的墙裙,中间是简易的课桌椅。 可这又是极不普通的教室:三尺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一个面向”(学生面向讲台)不见了,而代之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一块专供教学用的黑板不见了,而代之以教室屋山上的两块大黑板和四周均可作黑板用的墙裙,甚至连水泥地面也可以作黑板;全校平均班额为60—64人,一般分为6—8个小组,上课时,一个组的同学一簇簇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魔方”之间,与平等“视线”、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杜郎口中学的这种教学环境变化,是基础教育新课改呼唤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二)课堂展示: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1.学生自主参与 课堂上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无论语文课,还是数学课,无论是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平等对话、“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锋和实质性的问题探讨。一节数学展示课上就发生了这样精彩的一幕: 生A(代表第一组):“第一题要求证点O是正AABC的中心,只要求证点0是角平分线的交点就可以了,连结OA,AM=CN,∠AMO=∠CNO,MO=NO,△AMO≌△CNO,……”? 生B:“为什么MO=NO?” 生A:“因为CO是正AABC的对称轴,则∠ACO=∠BCO,圆周角相等,弧相等……” 生B:“弧相等,角相等,我明白了。” 生C:“我连结BO,证△CMO≌△BNO也能证出来……” 生D:“我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生E:“我的方法也很简单:……” 生F:“我认为大家的都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我的还是最简单,……” 2.学习内容“大容量” 这里的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进发出来,令人“耳不暇接”,不独觉得学习内容“大容量”,还感到在这里似乎发生了一次次“思想交锋”和“知识爆炸”。比如语文课——“三颗枸杞豆”(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是从《小说林》上选的一篇小说,讲的是“我”因为逃学与三叔在树林里邂逅,三叔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教育“我”要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在三叔临终赠送的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下,“我”终于成为了生物学家。 有的小组截取

文档评论(0)

st4739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