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学 习 目 标
1.解释临产先兆、临产、分娩
2.熟悉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3.熟悉各产程的划分及所需要的时间
4.掌握各产程的特点与护理要点
5.熟悉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
6.理解分娩疼痛的控制方法
7.举例说明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分娩的定义】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整个妊娠过程平均40孕周
停经——27W末
≥28W
流产
分娩
<12W末
13~27W末
28W-36W末
37-41末
≥42W
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早产
足月产
过期产
流产儿
早产儿
足月儿
过期儿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子宫肌收缩力 腹肌膈肌 肛提肌
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
胎儿
大小 胎位 畸形
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一)子宫收缩力
宫缩的作用:
迫使宫颈管变短、消失、宫口扩张
先露部不断下降
胎儿及胎盘娩出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子宫收缩力的特点:
1.节律性:每次阵缩由弱渐强(进行期), 维持一定时期(极期),随后由强渐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肉松弛。阵缩反复出现,直至分娩全过程结束。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子宫收缩力的特点:
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临产后宫缩特点:
分娩开始时,子宫收缩时间较短,间歇时间较长,随产程进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收缩的力量加强,而间歇时间缩短。
临床表示法:
临产开始 随产程进展 第二产程
30秒/5-6分 宫缩持续时间延长 60秒/1-2分
间歇时间缩短
2.对称性和极性
对称性:每次宫缩有起博点,起自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迅速向子宫下部扩散,遍及整个子宫。
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3.缩复作用
每当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
3.缩复作用
临床意义:
(1) 使子宫上段越来越短而厚,当上段主动收缩时,下段被牵引被拉长,至使宫颈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2)随产程进展使肌壁越来越厚,宫腔体积越来越小,迫使胎儿下降。
【产力】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辅力
促使胎儿娩出
促使胎盘娩出
避免过早使用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
(三)肛提肌收缩力—辅力
协助胎头内旋转、仰伸、娩出
利于胎盘娩出
1.骨盆入口平面
前后径 11 cm
横 径 13cm
斜 径 12.75cm
(一)骨产道
【产道】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道】
2.中骨盆平面 前后径 11.5 cm
横 径 10 cm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道】
3.骨盆出口平面
横 径 9cm
前矢状径 6cm
后矢状径 8.5cm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关于后矢状径
后矢状径长短代表后三角的大小,可弥补出口横径过短。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者之和大于15cm,一般大小的胎儿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产道】
4.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骨盆轴
定义
意义 曲而不直
倾斜度
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
面之角度 ? 60°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二)软产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由子宫峡部所形成,非孕时峡部长1cm。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产道】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子宫下段的形成
(1)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子宫颈管长2-3cm,分娩开始后规则的宫缩,将宫颈内口向外向上牵拉,至使颈管变短,直至消失。
2.子宫颈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2.子宫颈
(2)宫口扩张:
分娩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