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章地质构造2-1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白云母 2.蛭石 3.雄黄、雌黄 与砒霜(As2O3) 岩石构造 地质构造 一样吗? 岩石(rock):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枕 状 构造 柱状节理构造 沉积岩 层理构造 层面构造(bedding plane)(雨痕、泥裂等) 岩浆岩 由内动力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结构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 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外部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改变着地表形态,同时,也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现象。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水平运动(造山运动) 地壳岩层发生水平移动,使岩层相互挤压或拉伸。 垂直运动(造陆运动) 地壳大面积整体缓慢上升或下降 按方向分: 升降运动(造陆) 水平运动(造山) 由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的运动 第4章 地质构造 第4章 地质构造 §4.1 岩层产状 产状 露头 地层接触关系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 倾向(dip); 倾角(angle of dip) 产状与产状要素 表示面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的参数 水平面 d ab-走向线 ce-倾斜线 cd-倾向 α-倾角 a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两个方位角,相差180?) 产状要素 倾向 岩层的倾斜方向。与走向线垂直。 走向 = 倾向 ± 90° 倾角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0~90?) 产状三要素 (elements of attitude)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一般在野外用罗盘仪(袖珍经纬仪)来测定。   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 文字表示法 符号表示法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地质图件 方位角法 象限角法 野外记录和文字报告  135?∠30? (倾向、倾角) 方位角法 0? 文字表示法  N45?E∠30?SE (走向、倾角、倾向象限) 象限角法 文字表示法     ——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数字是倾角。(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     —— 岩层水平(0?~5?);     —— 岩层直立(箭头指向较新岩层);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 符号表示法 露头 露头:一些暴露在地表的岩石。 露头线:指岩层层面(或断层面、节理面等)地面的交线。 露头--水平岩层 露头--直立岩层 露头--倾斜岩层 露头--倾斜岩层 水平- 缓倾- 与坡同- 陡倾 直立- 与坡反倾- 水平 28 1.相反相同 若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则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朝相同的方向弯曲。 2.相同相反 若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3.相同相同 若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则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朝相同方向弯曲。 29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新老地层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4章 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fold) ——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皱形成过程 褶曲要素: 核部(core) 两翼(limb) 枢纽(hinge) 轴面(axial plane ) 轴线(axial line) 褶皱构造基本形态: 背斜(anticline):岩层向上弯曲,核部老,两翼新。 向斜(syncline):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新,两翼老。 褶皱分类 按轴面产状分: 直立 倾斜 倒转 平卧 倾伏褶曲 水平褶曲 按枢纽产状分:   枢纽水平时,在实际地形图上的表现为互相近似平行且呈直线延伸。   枢纽水平时,地质界线在平面图上仍表现为互相近似平行;   在实际地形图上,倾伏背斜的地质界线表现为在倾伏端封闭弯曲;倾伏向斜的地质界线表现为在仰起端封闭弯曲。   枢纽倾斜时,地质界线在平面图上表现为在一端封闭弯曲。 褶皱构造野外观察方法 穿越法:垂直于岩层走向观察. 追踪法:平行于岩层走向观察.   1. 通过横向、纵向的观察,找地层界线、断层线、化石等,观察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出现的现象;   2. 比较核部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比较两翼岩层的走向和倾斜;   3. 研究两翼相当层的平面形态。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