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一、载荷的分类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2)随机变载荷 随机变应力 静应力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二、应力的分类 1. 应力种类 变应力 随机变应力 循环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非对称循环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1) 基本参数 应力循环特性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平均应力 应 力 幅 2) 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 -1 γ+1且γ≠0——非对称 γ =+1 —— 静应力 γ = –1 ——对称 γ = 0 —— 脉动 三、疲劳破坏 1.疲劳破坏特征: 1)断裂过程:①产生初始裂纹,疲劳源(应力较大处)②裂纹反复扩展,直至产生疲劳裂纹,断裂。 2)断裂面: ①光滑区(疲劳发展区),以疲劳源为中心疲劳纹线相互平行,间隔0.1~1μm。 ②粗糙区(脆性断裂区)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4)破坏时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光滑的疲劳区 同心疲劳纹 前沿线 粗糙的 断裂区 垄沟纹 旋转弯曲、载荷小和表面应力集中大有三个初始裂纹的疲劳断裂截面 2.疲劳破坏的机理:损伤的累积 3.影响因素:材料性能,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注意:受载不同,表面应力集中大小不同,即使应力相同,疲劳断面的形状不同。 第二节 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疲劳极限:(疲劳强度设计应以疲劳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在应力比为γ 的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 疲劳寿命: 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N。 一、疲劳曲线 应力循环特性γ 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环 次数之间关系的曲线。 持久极限 1)无限寿命区 循环基数 持久极限 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有色金属 高强度合金钢 无水平线 2)有限寿命区 当N103(104)—低周循环,疲劳极限接近于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 当N103(104)— 高周循环疲劳 随循环次数↑疲劳极限↓ 3)疲劳曲线方程 疲劳极限 几点说明: 2)硬度≤350HBS钢,No=106~107; 〉350HBS钢,No =10x107 ~25x107; 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 No=25x107 。 3)m—寿命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拉压、弯曲应力、扭剪应力 m=9; 接触应力m=6。 青铜——弯曲应力 m=9 ;接触应力m=8。 1)KN —寿命系数,NNo时,取N=No 。 二、疲劳寿命N一定,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 循环特性γ下的疲劳极限图 r :-1~+1 A :对称循环极限应力点 B :脉动循环极限应力点 C :静强度极限应力点 高塑钢 ADG—简化极限应力线; AD—疲劳强度线;DG —屈服强度线。 不允许塑性变形 高塑钢——AD线方程: 低塑钢或铸铁——AC线方程: 第三节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应力集中的影响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螺纹、过盈配合等)要产生应力集中。 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疲劳缺口系数 >1 二、零件尺寸的影响 尺寸系数 <1 1. 零件尺寸逾大时,材料的晶粒较粗,冷、热加工中出现缺陷的概率大; 2. 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 对零件疲劳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 三、表面状态的影响 表面状态系数 表面质量——指表面粗糙度、表面强化及工作环境。 强化处理—淬火、渗氮、渗碳、热处理、抛光、喷丸、滚压等冷作工艺。 四、综合影响系数 综合影响系数表示了材料极限应力幅与零件极限应力幅的比值。 只影响应力幅。 零件的疲劳极限 第四节 受稳定循环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 一、受单向应力时零件的安全系数 只受单向拉压、 弯曲、扭转等 零件极限应力图A1B1D1G 疲劳强度线A1D1屈服强度线GD1 直线A1D1的方程: 零件疲劳强度设计: 确定零件危险截面上的工作应力点N。 在极限应力线上确定极限应力点N1。 计算安全系数。 应力增长规律: 难以确定增长规律时, 极限应力点为N1。 OA1D1为疲劳强度区OD1G 为屈服强度区 大多数转轴中的 应力状态 a) 工作应力点位于OA1D1内 按疲劳强度计算 零件的疲劳极限为 强度条件为 b)工作应力点位于OD1G 内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不易判断工作应力点落在哪个区,则按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