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篇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一、?组成
1、? 平面
◎?????? 间的概念
四根柱子之间或两榀屋架之间,称之为间。
◎?????? 开间数一般为单数
◎?????? 明间>次间>稍间>尽间
2、立面
◎?????? 三段式:
屋面、屋身、台基
◎??? 清代建筑分为:
大式(殿式)
小式(民间)
斗栱有无,是判断两者的主要依据。
3、剖面
◎? 宋式与清式
◎?????? 大木
木构架中主要的承重部分。
◎?????? 步(步架)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称之步。
◎?????? 总结:中国古代木结构特点,结构上基本采用简支梁和柱子,局部采用悬臂梁,采用悬臂出挑和斜向支撑。
4、设计与施工特点
类似今天的模数制施工
◎?????? 宋式:以材为祖,材分八等。
◆ 单材
材,高15分;
◆ 足材
材+栔,高21分
◎?????? 清式,以斗口作为基本的模数单位,分为十一等(实为宋材宽)
◎?????? 梁枋用材:唐1:2;宋2:3;清1:1
(二)? 屋顶:曲线
1、檐口曲线
◎?????? 每根柱之间高差2寸,由明间向两边逐步抬高。
◎?????? 生头木,将檩条升高,形成曲线后,上置椽铺瓦,又叫生起
◎?????? 宋代以上两种都用。
2、? 屋脊曲线
在脊檩两端加生头木,后于上置椽铺瓦,生起高度为一个脊檩直径。
3、? 屋面曲线
屋面构造:盖瓦→底瓦→草泥灰→望板(望砖)→椽→檩
◎?????? 凹曲线的优点:
①???? 可越压越实,反之如果采用凸曲线则易产生“喝风”。
②???? 上陡下缓,利排水,又可将水排远,保护基础与墙壁。
③???? 檐部坡度缓,采光较好,争取光线。
④???? 轮廓柔和秀丽。
◎?横剖:举折(宋式)与举架(清式)
举:檩抬高;
折:椽。
举折:通过举折做出屋面曲面。
◇?????? 宋式举折特点:
由上而下,先举后折,由整体而局部。
◇?????? 清式举架特点:
由下而上,边举边折,由局部而整体。
◎??纵剖:推山与收山
◆推山:
庑殿顶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的做法。
◆收山:
歇山顶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4、屋角曲线
区分地方做法的明显特征:起翘值。
◎?????? 北方
合抱金檩
冲3翘3或冲3翘4
◎?????? 南方
嫩戗发戗
水戗发戗,靠戗脊本身起翘造成弯曲,称之为~
(三)斗栱:特殊的结构构件
1、? 组成
方形斗、矩形栱(翘与栱)、斜向昂
◎ 斗:大斗(栌斗)、升(散斗)、斗(齐心斗、交互斗)
◎ 栱与卷杀
翘(华栱),出挑的拱
正心栱:瓜栱(泥道栱)、万栱(慢栱)、厢栱(令栱)
单材栱:(瓜子栱),在挑头上的拱
2、? 作用
◎?????? 结构作用
①???? 悬挑
②???? 结构上传递力的面,所以能够均匀传递力。
③???? 榫卯结构,柔性结构可平衡部分水平荷载,抗震好。
◎?????? 装饰作用。
◎?????? 以之为模数,导致斗栱成为中国等级制的象征,宋:材分八等;清斗口分十一等。
3、设置
◎?????? 宋式:
朵:每组以朵为单位
铺作:一层层的小木块叠起来。
柱斗铺作,柱顶上的斗栱
补间铺作,柱间的斗栱
转角铺作,转角上的斗栱
◎?????? 清式:
攒:每组斗栱攒为单位
柱斗科、平身科、角科
◎?????? 特殊的斗栱
丁斗栱
斜栱
4、真假斗栱
以昂来判断,是否最起到杠杆作用,可作为鉴别早期或晚期的标志之一。
5、? 称谓
◎?????? 宋式,出跳数+3
出一跳称四铺作
出二跳称五铺作
最多出五跳八铺作
◎?????? 清式,踩
出一跳称三踩斗栱
出二跳称五踩斗栱
出三跳称七踩斗栱
(四)柱
1、? 类型
檐柱、金柱、山柱、中柱、童柱
2、? 单层柱
清代做成直柱,早期很饱满,称为梭柱
◎?????? 卷杀:用砍杀形成的曲折面
◎?????? 梭柱:用卷杀的方式形成柱身的曲折面的做法。
◎?????? 侧脚:柱上部中心线与柱下部中心线的位移
◎?????? 明清无侧脚、无卷杀、檐口无生起,较呆板。
3、? 楼阁、塔:柱的叠加
◎ 叉柱造:
上层柱子下端开十字口架于下层梁或斗栱上,上层柱子较下层柱子向内收半个柱径的做法。柱与柱之交接是榫卬结构,是柔性结构。
◎ 缠柱造:
角铺作两边出附角斗,出挑承托递角梁,梁上承上层柱的做法。
◎?????? 永定柱造:
上、下层柱一轴线,但在底部柱外侧加一小柱,加强底部稳定性,外观看有收缩感。最古老的构造法。刚性强,整体性强。
◎ 通柱造:
上、下层柱处于同一轴线的做法。晚期多用,明清加强柱梁整体性交接。
4、? 柱网排列与做法
◎ 大柱、都柱
◎ 满堂柱
◎ 金厢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