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食品除菌保藏
微生物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食品原料都带有微生物。在食品的采收、运输、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也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使食品失去原有的或应有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图谱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细菌、霉菌和酵母图谱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厌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渗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由于采用活菌计数比较麻烦,并要求严格进行操作,否则不易得到准确的结果,重复性也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的方法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
补充内容
(一)总细胞计数法
(二)活菌计数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测定:
个体计数
生物量测定
(三)重量测定
(四)生理指标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原理:将1cm2×0.1mm的薄层空间划分为400小格,从中均匀分布地选取80或100小格,计数其中的细胞数目,换算成单位体积中的细胞数。
1.血球计数板法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菌悬液中的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数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借助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就可反应出菌液的浓度。
2.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O.D.)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合适波长;
适宜菌液浓度;
3.平板计数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平板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
对肉眼可见的菌落数目计数→
推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数
在科研中一般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来表示,而不是直接表示为细胞数。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准确计数。
适用范围: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能在营养琼脂
上生长的微生物。
测含氮量:
原理: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稳定,而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通过测含氮量就可推知微生物的浓度。
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菌为7.5%,霉菌为6.0%。
根据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含氮量乘以6.25,可测得粗蛋白的含量。
“ 凯氏定氮法”
其他方法:
含碳、磷、DNA、RNA、耗氧量、消耗底物量、产二氧化碳、产酸、产热、粘度等,都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4. 生理指标法
将一定量的菌液中的菌体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出来,然后烘干(干燥温度可采用105℃、100℃或80℃)、称重。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一个细菌细胞一般重约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