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现代历史部分高考题(2015年二轮复习用)试题.ppt

中外现代历史部分高考题(2015年二轮复习用)试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经济与改革 事件 时间 概况 一战 1914-1918 影响如何?国家局势恶化,激起革命浪潮。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影响如何?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临时政府与工兵苏维埃并立的局面。 提出《四月提纲》 1917年4月 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什么任务? 建立苏维埃政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七月事件” 1917年7月 对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彼得格勒工人士兵起义遭临时政府镇压, 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布尔什维克党因此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月6-7日 实现了什么目标?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全俄苏维埃 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年 11月7日 会议有哪些成果? A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夺权。 B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成立工农兵苏维埃,宣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三、十月革命 1.大事记 1917年 11月6-7日 三、十月革命 2.历史意义? (1)对俄国:第一个,创造前提。 (2)对世界: ①树立榜样,开辟新时代。 ②提供思想武器、指导力量。 (3)对人类:第一次,开辟新纪元 必修一专题8考点记忆与默写 末 代 沙 皇 全 家 照 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变迁 沙皇俄国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2012年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014年全国新课标1)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14年全国新课标1)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3.“斯大林模式” 1.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3.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讨,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知道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 1936 年,苏联宪法颁布,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标志斯大林模式建立。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 模式, 国家优先发展 重工业尤其是军工。 政治上: 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党, 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中央, 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斯大林; 斯大林开展 大清洗运动。 文化上:形成 高度集中 文化体制。 ①对斯大林的崇拜 成为社会风潮; ②思想学术问题靠 行政干预 来管理; ③结果是思想理论上只有一种 观点, 学术文化上只有一个 学派, 艺术创作上只有一种 风格。 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评价 经验(利) 能 集中全国人财物 解决难题 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保证了 党对新生政权领导, 发挥了党在建设中的作用, 维系了政局稳定。 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模式,能够 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最后小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1921-1928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929-1936-1991 时间 政策 20世纪50年代 改革 赫鲁晓夫 勃涅日列夫 戈尔巴乔夫 特点 高度集中 配给制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绝对公有 (斯大林1953年逝世) 不断探索变革 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 20世纪60-70年代 1985-1991年 (1)经济改革:A必须从实际生产力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正确处理农重轻之间的关系,促各生产部门协调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