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临证方法;
2.熟悉中医内科学的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辨证论治概要;
3.了解《中医内科学》学习要求与方法。
中医内科学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一)中医内科学定义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预防康复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二)中医内科学的性质------
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临床专业课
基础课:中基、中诊、中药、方剂、黄帝内经
临床基础课: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临床专业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三)中医内科学的范围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疾病
外感病
内伤病
伤寒
温病
脏腑病证
气血津液辨证
经络病证
肺系病证
心脑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
肝胆病证
肾系病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中医内科学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现演变为:
中医内科学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内科学
殷商甲骨文记载:“疾首”、“疾腹”、“疾言”、“疟疾”等;
商代创制汤液治病;
西周将医学分科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萌芽时期
中医内科学
《脉法》《五十二病方》
《治百病方》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龙本草经》
奠基时期
中医内科学
附:《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1.? 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
时代的医学著作,全面的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对
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
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
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
下了基础。
2.? 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
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
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奠基阶段
中医内科学
病因学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寸白虫、瘿病。
葛洪《肘后备急方》:尸注、癞、沙虱。
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症状学
《诸病源候论》记述病候784条,对许多疾病的症状学特征描述得详细、准确。
《千金要方》指出消渴易发疮疡
《外台秘要》指出消渴病“每发则小便至甜”
形成时期
绦虫,甲状腺肿大
结核病,麻风病,恙虫病
中医内科学
治疗学
《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疗疟疾,海藻昆布瘿病。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常山、蜀漆治疗疟疾;白头翁、苦参治疗痢疾,槟榔治疗寸白虫,谷皮治脚气。
《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收载了大量内科方药。
学术理论创新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
形成时期
倡火热而主寒凉
主攻邪,善用汗吐下
首创脾胃内伤学说
主张滋阴降火
中医内科学
明代
薛己《内科摘要》首用内科命名著作
王纶《明医杂著》“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张介宾《景岳全书》阴阳互补学说
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
王肯堂《证治准绳》
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完善发展时期
淡渗法,升提法,清凉法
疏利法,甘缓法,酸收法
燥脾法,温肾法,固涩法
中医内科学
清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宗金鉴》《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辨证录》《证治汇补》《医学心悟》
《医林改错》《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
完善发展时期
首创卫气
营血辨证
首创三焦
辨证
中医内科学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医内科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医疗、教学到科研,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一、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内科学,出现较多专著和科研成果;
二、中医内科临床诊治规范方面,经过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统、规范;
三、探讨中医内科学继续发展、创新之路。
完善发展时期
中医内科学
三、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
(一)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
历代医家对内科疾病的分类有不同看法。
最早对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黄帝内经》,按病因、病位进行分类。
《伤寒杂病论》按病因病机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感热病,统称伤寒;另一类是非外感热病,即所谓内伤杂病。
太
阳
阳
明
少
阳
太
阴
少
阴
厥
阴
脏腑病机
中医内科学
三、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
(一)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脏腑
中医内科学
热病
伤寒六经病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_望色试题.ppt
-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_问诊(二)试题.ppt
- 中李家庄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最新修改概念.doc
-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望神试题.ppt
- 中医诊断望诊试题.ppt
- 中医诊断学1试题.ppt
- 中暑的急救处理概念.ppt
- 怡达快速电梯QUICK30控制系统绪论.ppt
- 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概念.ppt
-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概念.ppt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BIM造价管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无菌技术(护理技能培训课件).ppt
- 安徽大学《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 公路车上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 私立华联学院《儒家经典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北京市昌平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湖北省汉阳一中2025年高三寒假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 酒后建议喝的6种茶.doc
-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