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的中心是通过阐释资本主义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即资本和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以及运动规律,本章就是通常所称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流通公式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商品)-G(货币)-W(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 G(货币)-W(商品)-G(货币) 1、共同点 W-G(卖)和G-W(买)两个阶段的统一 每个阶段都有买者和卖者相对立 三个当事人(一个买者,一个卖者,一个又买又卖者)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主要区别 流通的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不同(资本流通公式的修正:G-W-G’,G’=G+△G) 流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 流通的界限不同 二、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矛盾指的是资本运动总公式同价值、货币、价值规律相矛盾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 剩余价值既不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它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劳动力所有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3、劳动力的价值 生产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 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培养及训练费用 劳动力价值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即劳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量还大的一个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雇用工人看中的是工人的什么?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资料2-1:人力资本 概念:指现有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及其创造能力的总和。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是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不等于劳动力或人才,其含义更深,它强调人的巨大潜能及其可开发性,并将劳动力提高到最宝贵的经济资源高度来认识。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以及对人力资本的实际支配权只能归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 人力资本在交易中无法让渡所有权只能让渡使用权,但对人力资本的实际支配权还是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手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由市场来配置。 特点: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一、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和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者的劳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资本家 劳动过程的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一方面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抽象劳动过程,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举例说明 资本家雇用工人1天支付劳动力价值10元,工人 劳动4小时即可将其等价创造出来;4小时工人消耗棉花10斤,价值15元;消耗纱绽1个(包含磨损),价值2元。 工人4小时劳动生产的棉纱价值为15+2+10=27元,物质形态改变了,但没有生产出剩余价值(与垫支资本相等)。 2、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时间延长一倍,棉纱的价值为30+4+20=54元,但资本家垫支30+4+10元=44元,剩余价值10元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二重性示意图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大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