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中医护理 诊 断 程 序
概述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
包括诊法和辩证两方面
第一节 诊法
诊法:中医诊查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
方法,也是病情观察的主要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
望诊
望诊的概念:
全身(神、色、形、态)
局部(头面、五官、皮肤、躯体、四肢、二阴等),
排出物、舌诊、小儿指纹
(一)望神
望神的内容包括神志、语言、两目、呼吸、面色、形体、动作反应、饮食等。
1、得神(有神):
【表现】??? 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自如,反应灵敏。
【主病及分析】提示正气未伤,精气充足、病情浅,或见于常人。
?????????
???
2.失神(无神)
【表现】
??其临床表现为表情淡漠,神情呆滞,两目晦暗,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
? 精亏神衰或邪陷心包的表现,可见于久病、重病患者,为阴阳决离的危症。
3、假神:
是重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临终前的预兆。????【表现】久病重病之人,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颧赤如妆;忽然食欲增强。
二、望色
观察病人皮肤(面部)的色泽变化。
皮肤色泽是脏腑精气外荣之象。
常色和病色
常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病色 青、赤、黄、白、黑
1.青色
主寒症、痛症、气滞、淤血、惊风
气血不通,经脉瘀阻所致
赤色
主热证:热邪迫血充盛于面部脉络所致
满脸通红-实热
颧部潮红-虚热
久病泛红妆-戴阳证
黄色
主脾虚证、湿证:脾虚失养、湿邪内盛所致
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萎黄
面色黄而虚浮-黄胖
面目肌肤俱黄-黄疸
白色
主虚证、寒症、失血症:气虚血少,阳虚寒凝,气
血不能上荣所致
面部白而不华伴唇舌淡-失血或血虚证
面色晄白虚浮-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阳虚寒凝
黑色
主肾虚证、寒症、水饮证、瘀血证
面黑而干-肾阴虚
黑而黯淡-肾阳虚
黛黑而肌肤甲错-瘀血
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三)望形态
形体的强 、弱、 胖、瘦
体质强壮: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见左图)
体质衰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同时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见右图)
望姿态
动静与体位变化:
面向外侧、躁动、仰、伸——阳、热、实证
面常向里、 静、俯、屈——阴、寒、虚证
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
(四)望头颅五官
1、望头颅
头形:过大——脑积水等
过小——囟门早闭、小脑儿
囟门:
高突——囟填——实证
凹陷——囟陷——虚证
头发: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为肾气亏虚,精血不足。
突见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
望头颈五官
望头面
面部:面肿——水肿
腮肿——痄腮
口眼歪斜——风中经络、中风
特殊面容:苦笑貌——破伤风
狮 面——麻风
腮肿 口眼歪斜
2、望五官
(1)、 目的五轮学说:
目眦——心(血轮)
白睛——肺(气轮)
黑睛——肝(风轮)
瞳仁——肾(水轮)
眼胞——脾(肉轮)
目赤红肿----多为实热证
白睛发黄----黄疸
目泡浮肿---水肿
眼窝凹陷---伤津
眼睑淡白—气血不足
目睛上视---肝风内动
瞳孔缩小--中毒、虚火上扰
瞳孔散大—病重危象
望五官
(2)、耳
耳为肾之窍
少阳(肝胆)经循行于耳后。
耳实证(如红肿、流脓)——肝胆湿热
耳虚证(如干枯、瘦薄)——肾气不足证
耳轮皮肤甲错----血瘀日久
(3)、鼻
鼻柱溃陷-梅毒及麻风病
鼻塞流清涕——外感风寒
鼻塞流浊涕——外感风热
鼻翼煽动——多属肺热或哮喘病。
鼻塞流腥臭脓涕——鼻渊。
望头面五官
(4)、望口、唇
唇色淡白——血虚证、失血症
口唇溃疡——心脾积热
唇色青紫——瘀血证
唇色深红——实热证
小儿口舌布满白斑——鹅口疮
(5)、齿龈
齿龈红肿疼痛或出血,多为胃火上炎
牙齿松动,为肾虚或虚火上炎
牙床腐烂,牙齿脱落--牙疳
睡中磨牙—虫积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