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临床表现 根据感染度、宿主免疫状态和营养状况、治疗及时与否以及是否重复感染等具体情况,可将日本血吸虫病分为急、慢性期和晚期等3个不同的病期。 1. 急性血吸虫病 无免疫力的初次严重感染者,临床上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区痛及压痛,并有发热、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等症状 。 2. 慢性血吸虫病 患者因经少量、多次反复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可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病例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消瘦、乏力及劳动力减退等。 3.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侏儒症、腹水、结肠增殖型。 肝、肠组织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等。儿童生长发育受抑制,表现为侏儒症。可出现结肠壁增厚,甚至发生癌变。 四、临床表现 日本血吸虫患者照片 侏儒患者 晚期血吸虫患者 晚期血吸虫患者 异位寄生: 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静脉系以外的静脉 内寄生称为异位寄生。 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 门静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卵肉芽肿。常见的异位损害:肺、脑、罕见的异位损害:皮肤、甲状腺、心包、肾、肾上腺皮质等。 五、免疫 1. 免疫原 2. 伴随免疫 人类对血吸虫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其 主要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 对原发的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 3. 免疫机制 效应机制主要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 其可能机制 (1)封闭抗体 (2)“抗原伪装”和“抗原模拟” (3)“表面受体” (4)更新表膜,改变抗原性 4. 免疫逃避 5. 免疫调节 (1)抗体的反馈调节 (2)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系统 (3)CD4+ T细胞的调节作用 六、实验诊断 1. 病原诊断 粪检: 水洗沉淀法 毛蚴孵化法 加腾法透明法 肠黏膜活检 改良加腾氏法 2. 免疫诊断 检测抗体: 检测抗原: 肠相关抗原GAA、 膜相关抗原MAA、 SEA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3. 综合查病 七、流行防治 1. 分布 2. 流行因素 传染源、钉螺、 传播途径和 方式、易感人群 3. 防治原则 1992年以前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综合性防治措施 WHO从1984年起治病为主(患者病畜)宣教结合的防治对策。 特效药:吡喹酮 附:尾蚴性皮炎 七、流行防治 本课结束 谢谢大家! * * *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在终宿主肠粘膜下的静脉末稍内产卵,虫卵随血流分布于肝及结肠肠壁组织内。虫卵内卵细胞经11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毛蚴,即为成熟虫卵。成熟卵内的毛蚴分泌出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虫卵抗原可致肠壁组织坏死,形成嗜酸性脓肿,又称虫卵肉芽肿。因肠蠕动、腹内压力和血管内压力的增高,使得虫卵肉芽肿向肠腔溃破,虫卵就进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雌虫产出的虫卵大部分沉积在肠和肝组织中,仅小部分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进入水中,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育可孵出毛蚴。毛蚴钻入到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再增殖为子胞蚴、最后形成大量的尾蚴。尾蚴成熟后自螺体内逸出,在水中游动。当人或哺乳动物与水中的尾蚴接触时,尾蚴便脱去尾部经皮肤侵入宿主体内,转变为童虫。童虫钻入宿主小血管或淋巴管内,随血流经右心到肺,再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再到左心,由主动脉经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肠系膜静脉,到肝门静脉。在肝内经短期间的生长,再到肠系膜静脉寄生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送瘟神》毛泽东 1958.7.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血吸虫 Blook fluke 6种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埃及血吸虫 Schistosoma haematobium 曼氏血吸虫 Schistosoma mansoni 间插血吸虫 Schistosoma 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 Schistosoma mekongi 马来血吸虫 Schi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