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腮腺炎(mumps)
概 述
简称腮腺炎或流腮
腮腺炎病毒引起
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丙类传染病
病原学
属于呼吸道病毒
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属
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科
其他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腮腺炎病毒
腺病毒
风疹病毒
单股RNA病毒
含2种抗原:
核壳蛋白(NP)具有S抗原。起病1周出现S抗体,无保护性,可用于诊断。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糖蛋白(HN)具有V抗原。起病2~3周出现V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只有一种血清型,很少变异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
可从唾液、血、尿、脑脊液等分离出病毒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
紫外线、甲醛、56℃均可灭活
耐低温,4℃能存活数天,-70 ℃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传染期: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是学龄儿童。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温带地区以冬、春季为主,热带地区无明显季节差异。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
腮腺:非化脓性炎症
间质组织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腺泡坏死
腮腺导管因水肿、充满坏死C及渗出物而阻塞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性浸润;急性血管周围脱髓鞘
其他器官亦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充血、水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症状:发热、头痛、无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咽痛等
多无前驱期症状
病程约1~2周
发热:38℃ ~ 40℃
成人症状一般较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腮腺周围的蜂窝组织也可水肿
腮 腺 炎
发病1~2天后出现
双侧性:起病时先从一侧开始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如梨形,边缘不清,坚韧感;轻度触痛
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热而不红。胀痛及感觉过敏,进食酸性食物时为甚(肿热痛)
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可累及颌下腺、舌下腺
其他系统的表现
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症状
直接侵入引起;
多见于儿童患者;
以脑膜受累为主
65%脑脊液有异常;
一般预后良好。
胰腺炎:恶心、呕吐、腹痛;10%
睾丸炎 : 14~35%、单侧
卵巢炎:5%
其他: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
WBC正常或↓,淋巴细胞相对↑, 有并发症时WBC数可↑
肾损害时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血、尿淀粉酶测定
90%血、尿淀粉酶升高,胰腺炎时血脂肪酶升高
脑脊液检查
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淋巴细胞为主;少数糖降低;可分离病毒
血清学检查
IgM抗体检测与抗原检测
病毒分离
目前尚未能普遍开展
诊 断
流行病学:流行情况、流行季节、易感人群、接触史。
临床表现:发热、腮腺炎
只有并发症者,需依靠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
一侧性,红肿痛明显;晚期可有波动感,腮腺管口可有脓流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腮腺炎
对称性;无痛
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
非腮腺的肿痛
淋巴结炎、牙龈炎
其他器官受累
治 疗
一般治疗
隔离、室内通风;口腔清洁;免酸性及刺激性食物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 (干扰素、板兰根)
青黛粉醋调外涂
对症治疗
颅内高压:20%甘露醇
高热头痛、腮腺肿痛:解热镇痛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睾丸炎
乙烯雌酚 1mg,tid
镇痛药或短程激素
丁字带托起
预 后
大多预后良好
主要死因:脑炎
预 防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人
重点是预防接种
国外有腮腺炎、麻疹、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
国内鸡胚细胞培养减毒活疫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