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
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
黄爱平
--------------------------------------------------------------------------------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着转变并面临着选择的重要历史时期。清朝统治的由盛而衰,新的经济因素萌芽的出现,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东来,使得传统的中国社会在陷入历代封建政权盛极而衰的怪圈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种盛衰转换,新旧交替,中外冲突所带来的各种变化,不仅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在号称朝廷大政的河工、漕运、盐政、铜政、人口等重要经济领域,也有或多或少的反映。许多为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和掌管有关事务的朝廷官员,以及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正是面对这些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经世主张。
一、河工
黄河的治理,始终是清廷首要大政之一。清代初年,承明末弊政之后,河道年久失修,黄水连年泛滥,仅顺治至康熙十六年1677的三十余年间,黄河大的决口即达八十余次,以至河南、苏北一带深受其害。康熙曾把河务视为首要解决的三件大事之一,“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十六年,清廷在平定“三藩”的战争中占据优势之后,始下决心治理黄河,任命靳辅为河督,主持治河工作。靳辅任用卓越的水利专家陈潢,全力堵塞黄河决口,大规模修筑、加固堤坝,使多年漫溢的黄河、淮河复归故道,安澜入海。同时,在黄河北岸开凿中河工程,使运河漕船得以避开黄河一百数十里之险,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自此而后,黄河安澜数十年,直至乾隆中期,虽有决口,但大多随决随堵,尚未造成太大的灾害。然而,乾隆四十三年1778以后,黄河漫决次数增多,决口长期不能堵塞,河患再次严重起来。对此,不少主持治河工作或关心河务的地方督抚和朝廷官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河主张。
其一,疏浚河身,培筑堤坝。黄河常年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黄水挟沙,奔腾东流,一遇地势平衍之处,即水缓沙停,造成中下游河床淤积,河身垫高。而河身越高,水流越缓,淤沙愈积。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使得河患日趋严重。所谓“黄河斗水沙七,所过之处,无不淤垫”[1]。因此,传统治河之策,十分强调疏浚河身,培筑堤坝,以期“束水攻沙”,使河流通畅,安澜入海。乾嘉时期同样如此。乾隆二十一年1756,大学士陈世倌上《筹河工全局利病书》,即以浚治河身为御灾急务之一,认为“黄河携沙而来,奔腾浩瀚,一往莫御,故坚筑堤岸,使水循堤直下,则势猛而沙随水去”,今“清口以上至徐州黄河数百余里河底高于内地丈许,皆成老淤,水势不能冲刷,自非大加疏浚之工不可”。否则,“大溜不能归中,河流不能迅捷,沙停河饱,为害滋深”[2]。针对疏浚河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浮沙、途泥、滩河、浅水,一望弥漫,欲事畚锸,何所措手。少为开掘,水即随之,捞泥水中,焉能深广”[3],其治河工具若杏叶扒、铁扫帚、混江龙等又不尽合用等问题,陈世倌提出,“请铸大铁轴一具,约长六尺,上铸铁齿,长三寸而锐其角,一周凡三齿,共列五周,两端贯以铁锁,务使直沉至底。用船一只,夫四名,首横木梁,将铁锁分系木梁之上,用夫牵挽而行,沿路滚翻,每十船为一排,每十里置船一排”,“每日往回三次,十日当可深一寸,积一月计之,当可深二三寸,一年计之,可深二三尺矣”[4]。嘉庆四年1799,时任河东河道总督吴@①覆奏黄河治淤情形,所言治河之策,仍“不外疏浚、堤防两事。疏浚以畅其流,堤防以束其力”。“是束水攻沙,诚为千古不易之论。以水攻沙,则必以堤束水。固知日渐培堤,计非尽善,而舍此更无束水之方”[5]。
其二,蓄清敌黄,疏通海口。海口即黄、淮入海处,位于江苏北部云梯关附近。由于其属黄、淮交汇之最下游,黄河所携大量泥沙,往往淤积于此,致使海口垫高,河流入海不畅,泛滥成灾。故需藉淮河及洪泽湖之清水,并力刷沙,以使海口通畅,安澜入海。而蓄清敌黄之关键,则在清口。清口系淮河注入洪泽湖后与黄河交汇之口,与运河之口相距亦不甚远。淮河及洪泽湖之水能否从清口畅出,直接关系到黄河、运河以及海口通畅与否的大问题。乾隆二十九年1764,河臣高晋主张于云梯关外“旧堤上首作斜长子堰,约漫滩水,汇正河入海”,以使“尾闾宽阔,于就下之势益畅”[6]。乾隆四十一年1776,因“海口逾远,近年黄水倒灌,致通湖引河淤垫,清水不能畅出。清江、淮安一带,运道停沙,清口以外,黄河两腮垫高”,河臣高晋、萨载奉谕查勘清口、海口情形,认为“惟有浚清口以内通湖引河停淤,使清水畅出,与黄河汇流东注,并力刷沙,则黄河不浚自深,海口不疏自治”。为此,二人特别提出:“于陶庄迤上积土之北,开引河一道,使黄水绕北下注,清水畅行,至周家庄会黄东注,不独可免倒灌,而二渎并流,攻刷黄河两腮浮淤及海口积沙,均可渐次刷深。下游深通,则黄河上游可免停淤”[7]。其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巴塞尔资本协议3与2资本对比表.doc
- 安徽怀远三中高一三检.doc
- 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人代会).doc
- 安徽教师招考每日一练及答案(2014.12.23).doc
- 市场分析_营销策划书(绝对好资料不要错过).doc
- 1.2.电网GIS平台实施培训基础知识培训平台功能介绍.ppt
- 安徽毫州阚疃中学2012-2013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非寄宿班).doc
- 09营销策略(杭州龙湖超山项目启动会资料).ppt
- 安徽涡阳县第三中学201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机械能选择题专项突破.doc
- 安徽淮南试卷.doc
-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名句名篇默写专题.doc
- 幕墙门窗工程专业技术培训(附图).doc
- 干部公开选拔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双重考量(荐).doc
- 干部素质能力测评实际操作方案.doc
-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测试卷答案.doc
-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屯溪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英语试题.doc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 10GIS2010210618综合实验基于ERDAS和Arc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更分析.doc
- 10GIS2010210618遥感实验三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doc
- 安徽省合肥一中合肥168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语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