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VIP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3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2013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髙三联考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第1页至第6页,II卷 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 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II卷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華學卞本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寧 串寧寧E苹节亨W荸率禾窣,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 中国原生文明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复、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每个时 代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上都有创新,秦代达到原生文明的最高峰——民族统一、 文字统一、疆域统一,由此创造性地统一了中国文明.此后,历朝历代不断完善直到今天。 五帝时代的禅让制是一种古老的民主政治雏形,发展为以后的“公天下”意识。 春秋战国时代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诸子百家争鸣并争先投入治国实践,是至今仍 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遗产。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春秋战国500余年,变法运动一浪接一浪 向前推进,从来没有中断.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创造了战国时代法治文明,使秦国不断强大, 最终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中国文明的统一。同时,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思想大爆炸, 是人类古典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原典大创造现象。百家争鸣,奠定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 的根基. 秦帝国时代最大的创造是统一了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代,中国是松散邦联制、联邦制的 统一。 统一国家是如此,统一文明也是基于历史潮流而发生。 我们的原生文明时代将近三千年。在这近三千年中,每个时代都有巨大的文明跨越,都 有强烈的文明创造精神,都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巨大发展,直到我们建立了伟大的统一文 明的国家.惟其如此,原生文明是我们文明跨越的根基,原生文明时代是我们今天可以没取 文明跨越经验的最重要历史时期. (2012年3月24日《文汇报》,有删改) 1. 下列有关“中国原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原生文明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都在以社会制度为核心的文明形态方面进行创新。 B. 中国原生文明在秦时发展到了最高峰,形成了至今仍在不断完善的统一的中国文明。 C. 战国时代法治文明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内容,秦国因此而强大,并进而统一了中国。 D. 原生文明的创新性,不仅推动了中国古典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天可以汲取的经验。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中国原生文明的发展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春秋战国时代原生文明的基本特质。 B. 第一段概括中国原生文明经历了七个时代;紧接着第二段以五帝和夏商周时代为例,强调每一个时代都在践行着“大一统”。 C. 第三段先概述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遗产,再以“商鞅变法”和“百家争鸣”为例,阐明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 D. 第四、五两段分别具体分析了秦帝国“统一国家”和“统一文明”的历史原因,最后强调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是有坚实根基的。 3. 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战国时代将改革精神、天下向一思潮、百家争鸣投入治国实践,至今仍有活力,我们应继承发扬。 B. 春秋伊始的变革呼声,是人们对夏商周三代以来以国家经济为基础的僵化社会产生了普遍不满的表达。 C. “天下向一”的思潮和战国时期趋向于统一的历史实践,都说明了战国末期统一诸侯国是历丈的必然》 D. 秦亡后,秦完成的“统一文明”仍能传承两千余年的事实说明,“统一文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波。 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波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 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顏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 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 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 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坏敌,如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