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光学激光光谱试题.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诺贝尔奖与光学 Nobel Prize and Optics 激光光谱 Laser spectroscopists, photographed in front of Fudan University’s physics building in Shanghai, China, to mark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s held there and in Beijing in 1980. Participants included, from left to right, Yu-Fen Li, Zhi-Ming Zhang, John Hall, George Temmer, Aram Mooradian, Herbert Walther, Richard Brewer, an unidentified scientist, and Fu-Ming Li. Phys. Today 60, 1, 49 (2007); /10.1063/1.2709559 激光光谱 光源与光谱 光谱学 传统光谱学的建立与发展 发射与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激光光谱学 肖洛与激光光谱学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双光子、多光子荧光光谱 拉曼散射光谱 光源与光谱 光源——任何发光的物体 单色光—— 单一波长的光 非单色光 : dI λ代表波长在λ到λ+d λ的光强 i (λ) = dI λ/d λ代表单位波长区间的光强 Δλ谱线宽度 光源与光谱 连续光谱 线光谱 光谱学 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光谱是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不同原子或分子有不同的特征光谱。利用物质对光波长的依赖关系,可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 光谱学 通过光谱的研究,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 光谱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工具,在化学分析中它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1666年牛顿 太阳光通过玻璃棱镜分解为红光到紫光的各种颜色,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光谱学的开始 传统光谱学的建立与发展 传统光谱学的建立与发展 Newtons experimental arrangement (from Voltaires Eléments de la Philosophie de Newton, published in 1738) 传统光谱学的建立与发展 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在测试棱镜折射率时,首先发现了太阳光谱的暗线(太阳周围大气吸收内部的辐射,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呈现一条条黑的吸收线)。两年中确定太阳光谱暗线近600条,用字母标识它们位置,测出暗线对应的波长及相应的吸收元素 1853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观测到氢原子光谱中的最强一条谱线,并首先采用10-8cm作为波长的单位,命名为埃(A)。还绘制出近百种元素的光谱图。 实用光谱学的建立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与德国化学家本生研制分光镜。发现了每种元素不仅发射、同时也吸收自己特征谱线的光,建立了吸收光谱的基尔霍夫定律。 1885年,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科学家巴耳末找到一个经验公式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可见光Hα、Hβ 、 Hγ、Hδ) 1889年,瑞典光谱学家里德伯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和氢原子的光谱一样,它们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里德堡公式(RH 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 汤姆逊(J.J. Thomson) 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原子模型 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形态是不连续的,因此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为基态,其他状态为激发态。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 ΔE=E2-E1=hu 量子力学与光谱学的发展 1892年,迈克耳孙就发现了巴耳末线系中最强谱线实际上是由间隔0.14埃的两条谱线组成。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量子力学建成后,才利用电子的轨道的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的结合获得解释 1925年,在解释碱金属光谱的测量结果时,荷兰裔美国物理学家乌伦贝克正式引入电子自旋的概念 发射光谱 物质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后而发射出的特征光谱线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示意图 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原子中的电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如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分子吸收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