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神经和视路病变
主讲人:王斌
手机QQ:1564395232
视神经和视路
视神经:视乳头到视交叉
1.眼内段
2.眶内段
3.管内段
4.颅内段
视路: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视皮质的神经传导路径。
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炎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乳头水肿
视神经萎缩
视乳头血管炎
视神经肿瘤
视神经先天异常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一、视神经炎
视神经乳头炎(眼内段)
病因:
1.特发性
2.炎性脱髓鞘、局部或全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1.瞳孔不同程度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
2.视乳头充血、水肿
3.视野:中心暗点、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
治疗:
1.病因治疗
2.糖皮质激素
3.B族维生素药物、血管扩张剂
球后视神经炎(球后段)
1.急性
临床表现:眼部:直接光反射消失眼底:视乳头轻度充血视野:巨大中心暗点或哑铃状暗点、视野向心性缩小
2.慢性
视野:相对性或绝对性中心暗点
治疗:
1.病因治疗
2.B族维生素药物
3.急性糖皮质激素
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
发病机制: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引起视神经局部供血不足
病因: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所致供血障碍
1.高血压
2.眼内压增高:青光眼
3.糖尿病
4.视乳头局部血管病变
临床表现
1.眼部:视力减退
2.眼底:视乳头扇形或节段状水肿;线状或火焰状出血
3.视野: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
4.眼底造影:视乳头低荧光或充盈延迟和充盈缺损
治疗:
1.原发病
2.糖皮质激素
3.B族维生素药物、血管扩张剂
4.降眼压:乙酰唑胺
三、视乳头水肿
视乳头非炎症性阻塞性水肿
发病机制:颅内压升高
1.颅内病变:颅内肿瘤
2.眶内病变:压迫视神经—眶内肿瘤
3.低眼压:抗青光眼术后
4.全身疾病:糖尿病、恶性高血压
临床表现:分四期
1.早期:轻度充血,线状小出血
2.进展期:充血明显、火焰状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
3.慢性期:圆形隆起、黄白色渗出
4.萎缩期:色苍白、边界模糊
视野:生理盲点扩大、向心性缩小
眼底造影:强荧光、渗漏造成视乳头整个强荧光
治疗:针对病因治疗
四、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
病因:
1.颅内高压或炎症
2.视网膜病变
3.视神经病变
4.压迫性病变
5.外伤性病变
6.营养和代谢疾病
7.遗传性疾病
8.眼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1.眼部:视力减退
2.眼底
①原发性:萎缩过程下行性—视乳头色淡或苍白,边界清,生理凹陷较大较深
②继发性:萎缩过程上行性—视乳头色灰白秽暗,边界不清,生理凹陷不见,后极部视网膜出血和硬性渗出
治疗:
1.针对病因
2.B族维生素药物、血管扩张剂
3.高压氧
五、视乳头血管炎
非特异性炎症
I 型(水肿型)炎症累及视乳头内睫状动脉小分支
表现视乳头水肿
II型(静脉阻塞型)炎症累及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发病机制:眼内外多种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致睫状后血管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表现
1.眼部:眼前黑影、视力减退
2.眼底:
①I型:视乳头轻度充血,边界不清,小片状出血渗出
②II型:视网膜可见大片火焰状出血,少出渗出
3.视野:生理盲点扩大
4.眼底造影:荧光渗漏
治疗
1.糖皮质激素、
2.B族维生素药物血管扩张剂、
3.抗生素
六、视神经肿瘤
视神经肿瘤
1.视神经胶质瘤
2.视神经脑膜瘤
临床表现:眼球突出、视力急剧减退
治疗:手术切除
视乳头上肿瘤
1.视乳头血管瘤:激光光凝
2.黑色素瘤
七、视神经先天异常
先天性视乳头弧形斑
视乳头下白色新月形弧形斑
视神经发育不良
1.双环征
2.眼球震颤
3.视力视野异常
视乳头小凹
1.圆形或多角形小凹
2.激光光凝
视乳头玻璃疣
1.蛙卵状
2.色淡黄
3.生理盲点扩大、束状缺损、向心性缩小
视神经缺损
1.视乳头大
2.生理盲点扩大
牵牛花综合征
1.眼底酷似盛开的牵牛花
2.视乳头扩大呈漏斗状
八、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
发病机制:线粒体DNA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