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 以人们获得角色的不同方式:先赋角色与自获(致)角色 以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以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划分: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以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当一个人按照一定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步骤: 角色确定 角色表现(布景、道具、前台、后台) 角色建构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角色冲突: 角色紧张: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P122-124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主要内容: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社会角色扮演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的类型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一、社会化的定义 广义的社会化观点 社会化是一个人与社会互动并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广义社会化的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是具体的人,还可以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例如一个同龄群体。 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 个性发展角度 文化的角度 社会结构的角度 社会化的定义 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 基本(初级)社会化:儿童 预期社会化:青年 发展社会化:成年人 逆向社会化:晚辈 再社会化:改造 三、理论视角 镜中我 角色扮演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生命历程理论 * 库利:镜中我 自我意识的形成分成三个阶段 1、我们对别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 2、我们想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判断,是漂亮、聪明、害羞或是孤僻。 3、产生某种自我的感觉,如感到被尊敬或是感到羞耻等。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无非是他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反映。 “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 * 米德:角色扮演 “自我” 分为 “主我(I)”和“客我(me)”。 “主我”是“自我”中尚未被社会化、易冲动及有创造力的部分,即还未被组织与指导的倾向。 “客我”是指将他人的社会态度内化后的习惯性的“自我”,常优先考虑他人的意见。 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对变化着的客我做出反应。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模仿阶段 嬉戏阶段 博弈阶段 * 弗洛伊德:无意识 潜意识即无意识,弗洛伊德说“无意识就是在某一时间内存在着, 但我们又对其无所知的一种活动历程”。 潜意识包括了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影响着人的行为。 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冲动,体现人类的本能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通过后天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发展起来,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社会文化的意识反映,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个体通过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和教养而逐渐形成超我。 在“自我”后面,加入 “自我是从” 人格发展过程: 口欲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6岁) 潜伏期(7-青春期) 两性期(青春期之后) * 艾里克森:认同危机 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面对环境的变迁,变迁常带给个人许多的不安而造成忧虑与压力。个人在这些变迁的一段时期中无法确定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及生活方向的现象,埃里克森称为“认同危机” 。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童年早期(1.5-3岁):自主对羞愧和疑虑 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成人前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 成人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65岁以上):自我完整对失望 生命历程理论 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时间构成的序列。P109 入学 恋爱 结婚 就业 生子 退休 丧父 换岗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相关性:生命影响生命 生命的时间安排 人的能动性 sars 文革 体制改革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条件:语言、思维、学习能力…… 影响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一、社会化的可能性 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语言和思维能力 人有生物和情感需求 哈萨克斯坦“狼孩” 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 人没有先天的行为模式,这是人的特殊遗传素质之一,正因如此,人具有可塑性,即能够通过文化教化,实现社会化。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一个人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中,大约有15%―25%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