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斯德的鹅瓶颈实验 米勒设计的有机小分子的非生物合成模拟实验 最原始的古老生命 20世纪70年代末,太平洋东部洋嵴上发现“硫化物烟囱”(火热喷口)的特殊生态系统。 在水深2000-3000m喷口附近,水温最高达350℃,这里发现有各种极端嗜热古核生物。 这类极端嗜热古细菌,以化能无机自养方式代谢,可能是最原始的古老生命形式。 ——生物大分子的非生物合成 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 陆相起源说 在火山的局部高温地区发生聚合反应合成的生物大分子,经雨水冲刷汇集到海洋。 ②海相起源说 溶解在原始海洋中的氨基酸与核苷酸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浓缩,波涛或大雨可将有机单分子飞溅到新生的岩浆或滚烫的石块上,发生聚合作用。 核酸-蛋白质等多分子体系的建成 只有核酸与蛋白质精巧地组成高度有序的独立多分子体系时,才可以表现某些生命现象。 (1)蛋白质起源说 奥巴林和福克斯根据实验分别提出了团聚体学说和微球体学说。 团聚体学说 奥巴林等将多肽、蛋白质、核酸、多糖、磷酸的溶液摇晃混合后,发现在胶体溶液中的大分子凝聚形成直径约1-500μm的 “团聚体”。 微球体学说 福克斯的微球体是类蛋白与核酸加热浓缩成的直径约1-2μm胶质小球,相当于细菌大小。 (2)核酸起源说 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批基因和酶,不是DNA和具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而是在非生物世界中开始自我复制的短链RNA。 原始细胞的起源 早期地球可能存在着有膜包围的RNA多肽。 该种核酸与多肽分子之间相互调控作用,可能存在于前细胞中。 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没有真核生物前,原核生物就已经在地球上独领风骚18亿年了。 现今原核生物与细菌几乎就是同义词。 生命三域分类学说 真细菌多样性的进化 根据碳的来源、能量的来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光能自养型: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来源、以光为能源 化能自养型:以CO2为主要碳来源、自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 光能异养型:能源来自日光、碳来源于有机物 化能异养型:只能依靠有机物氧化获得能源和碳源 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的需求,又分为: 需氧菌(有O2才能生长) 厌氧菌(有O2不能生长) 兼性厌氧(不需O2,有O2生长更好) 微需氧菌(低浓度O2生长最好) 耐氧菌(不需O2,有O2无毒害) 厌氧和化能异养型 原核生物的重要性 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关键 在环境污染检测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农业和医药上的应用广泛 引发人类的多种疾病 处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病毒 病毒的基本性状 1、大小和形态 大小:极其微小 形态: 杆状、球状、蝌蚪状、 也有砖状和丝状 2、组成与结构 基本结构: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病毒的起源 病毒无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制造ATP和独立生活,但却有控制特定活细胞代谢的遗传物质。 多数学者认为:病毒可能是从生物细胞中逃脱出来的某些核苷酸片段。 病毒起源之谜尚待继续研究。 真核细胞的起源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 真核细胞有质膜包围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1、原生生物是数量最多、多数为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2、原生生物是最全能的细胞 多细胞真核细胞的起源及退化 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生物的根本区别: 出现了细胞分化和执行不同功能的分化细胞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更加适应环境的整体结构。 双滴虫:有两个核 侧基粒虫:有波状膜 眼虫:自由生活、具有前端鞭毛 动基体目:寄生的类群 红藻:具藻红素、缺少中心粒和鞭毛 绿藻:可能是陆生植物的祖先 绿色植物多样性的进化 陆生植物的世代交替 非维管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 初步适应陆地生活: 体表有角质层 假根,有茎、叶 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 无输导组织 典型的藓类生活史 无种子维管植物的孢子体适应了陆地生活 蕨类植物有时又称无种子植物 包括:裸蕨类、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 裸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结构特点: 有发达的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无真正的花和果实 松的生活史 被子植物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 结构特点: 有发达的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被子植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 双受精: 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2个)融合形成出生胚乳核的现象。 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 重新适应水生和异养的植物 重新适应水生和异养的植物 单细胞→多细胞,推测有3个过程: 单细胞原生生物细胞分裂后不分离而形成群体 群体中的细胞已经分化,既有分工,又互相依赖 群体中另外的细胞各自分化、发展为体细胞 锥虫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孢子 配子 (精子和卵) 配子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