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
齐东路
——青春符号小组
齐东路承载着太多青岛的记忆。
??? 齐东路是老青岛一条典型的穿越在丘陵地形中的颇有洋味的道路。以前道路两旁在法国梧桐的的背后,是一座座各式洋楼,这里有青岛的华尔街之称,住过许多名人和大亨。
齐东路的起点
从龙山路北头右转开始,从信号山和伏龙山两山的山坳中,顺山势蜿蜒而上一直上到顶。往右就上了信号山。齐东路则围着伏龙山的东坡,下坡向北,顺着龙山路进入齐东路,右手边是单号,左手边是双号。
德国人占领青岛时,把市区分为青岛区和鲍岛区。青岛区是欧人区,开发比较早。齐东路这一片不在青岛区,所以也迟迟没有开发。到1928年,齐东路也只有6座洋楼。但是随后的发展,却让齐东路后来居上,成为原青岛区之外洋楼最集中最美的一条路。
??? 齐东路之所以美,一个它是围着山转,起伏蜿蜒,并且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岔道——有通往山上的波螺油子,也有通往山下的石条台阶,使齐东路不单调。岂止是不单调,实在是趣味盎然。二是那些样式各异,造型奇特的别墅洋楼。三还有曾经住在齐东路上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
青岛有一种小海鲜,香螺.青岛话叫它叫波螺,取的其实就是螺旋状的样子.在青岛有 一条路形状就是螺旋式的,叫胶东路.由于这条路形状类似香螺似的旋转,形状像海边岩石上的小海螺(青岛人叫波螺)的肉,而在青岛方言中“肉”与“油”不 分,久而久之便得名“波螺油子”。在齐东路也有这样的一些路面。
丛公馆
(齐东路2号)
这是齐东路上一所最有特色的房子,过去称之为“丛公馆”。民族资本家丛良弼是这里最早的主人。
丛良弼过去在青岛开办振业火柴厂,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他还担任过慈善组织青岛红十字会的会长。前些年,这里被新龙源酒店的老板买下,重新装修后成了新龙源皇家酒店。
傅炳昭的家(齐东路16号)
傅炳昭出生于1865年,德国占领时期来青岛,他是最早一批闯青岛的黄县人中的大哥大。他凭着自学的一点德语,开设祥泰号杂货商店,他善于也敢于投资,有钱就买地皮、盖房子,短短几年时间,他当选青岛总商会首任会长,成为公认的华商领袖。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太平路的天后宫得以存在,也和傅炳昭等人有关系。傅炳昭和当时的商界士绅胡存约等出面力争,迫使德国人放弃了动迁天后宫的念头
? 在17号之前,齐东路是在信号山和伏龙山的两山山坳中蜿蜒而上的。
从19号起,齐东路就背信号山而去,在伏龙山的半腰中延伸了。
所以
右面的院子进门都是下楼梯,房子在坡下;
左面的院子进门都是上楼梯,房子在坡上方。
目前齐东路上的房子大体上主要有这么几类。一类是过去的老房子;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老洋房的院子里加盖的房子,这些房子和周围环境勉强还算协调;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单位拆迁新盖的;还有第四类,是近些年有钱人买了旧洋楼又翻建的;第五类则是一些违章建筑。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整个齐东路还是沙土路。好在那时汽车很少,只是骑自行车时不太方便。后来,街道上发动居民出动打石子,
拉沙子,政府出了点钱给铺上了沥青,才有了现在这模样。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