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澜的地貌沉积泥沙运动及汊道稳定性要点.doc

清澜的地貌沉积泥沙运动及汊道稳定性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清澜的地貌、沉积、泥沙运动、汊道稳定性及相关自然条件的影响分析 潮汐汊道是连接泻湖(或海湾)与外海、由潮流作用维持的通道,其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有一个几乎被陆地所包围的有一定纳潮能力的区域,涨潮时它是潮水及其所荷载的能量和物质的储集器,在落潮时又为释放器;(2)这一纳潮水域有一狭窄的主要由潮流作用维护的口门和深槽;(3)在口门与外海之间的一片过渡区,有一套特有的沿岸流系及相应的沉积体系。清澜通道就是连接八门湾与外海的典型的潮汐汊道,其地形特征如图5-1。 图5-1 清澜通道地形特征 其北端为八门湾泻湖,沿岸有文昌河与文教河分别从西侧、东侧流入泻湖,往南的一段为深达7~9m的深槽,称之为第一深水段,由此至汊道口门则为浅滩、深槽(第二深水段)与拦门沙相间分布,浅滩与拦门沙地段的水深都只有3m左右,它们构成了该汊道的内、外浅滩。 影响清澜汊道的动力因素为径流、潮流与波浪。八门湾主要由径流与潮流作用为主,汊道段由潮流作用控制,汊道口及外浅滩段由潮流与波浪作用控制,而汊道两侧的沙坝或沙嘴则以波浪作用为主。 清澜汊道的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分别为帮塘湾与高隆湾,这两个湾都受到珊瑚礁的保护。目前珊瑚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5.1 汊道的形成过程 晚更新世海侵时,海南岛东部沙质海岸大多发育沙坝或沙嘴,此时清澜附近在锦坡—马头一带以北发育东郊沙嘴,它们分隔当时的海岸水域,形成半封闭的八门湾泻湖,东郊沙嘴以南的岸外海滨则发育了珊瑚。冰后期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波浪掀动海底泥沙在浪流作用下向岸搬移,在锦坡—马头一带以南的礁平台上堆积,形成一列列相互毗邻的复式沙嘴,奠定了泻湖、潮汐汊道及口外的海滨地形的轮廓。 八门湾泻湖,现今东西长约11km,南北宽约2.5~3km,面积约40平方公里,沿岸的文昌河与文教河的流域面积约903平方公里,流入泻湖的径流量约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25.4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为0.125公斤/立方米,年悬移输沙量约为10万吨,在河流输入泥沙的长年堆积作用下,泻湖东、西两侧的河口区发育了水下三角洲,并逐渐地向泻湖中部进积,使泻湖水深日渐变浅,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水深大多在0m以上(榆林基面,下同),即使在泻湖中部地区的水深地只有-1m左右,只有与清澜汊道相连的局部地区深度为-2~-3m。 清澜潮汐汊道口门在东侧海岸沙嘴体系发育过程中也逐渐地向海方向延伸,而且其向海方向也受到沙嘴的明显影响,形成一条几乎呈南北走向的汊道,其长度北起东岸的沙尾伍与西岸的下洋村之间的横断面,南至汊道口外的Ⅰ号灯标,长约9.5km,在宽度上则明显地受东岸沙嘴体系末梢的轮廓线影响,形成宽窄变化的横断面,如在沙头港地段的断面宽度达1000~1250m,在7号灯标的深槽地段其断面宽度为300m,而在6号灯标的浅滩地段断面又展宽为850m,在5号至4号灯标的深槽地段,断面又缩窄为250m,从2号灯标起则展宽为口外海滨,反映出潮汐汊道宽浅窄深纵横断面的起伏变化。 根据广东海岸带调查资料,清澜附近海岸为大浪区,根据铜鼓角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实测波浪资料H1/10为0.8m,平均周期为4.2,平均波长2.7m,冬半年波浪较大,复半年波浪较小,10月波浪最大,H1/10为1.2m,波浪大多来自SE-S方向,SE向风浪频率为34%,SES向风浪频率为16%,S向为14%。据铜鼓角波浪资料计算,2号浮筒附近平均破碎水深约1.5m左右,高隆湾近岸和汊道东侧岸线波高更小,破碎小深亦小,因此,波浪破碎主要发生在两则珊瑚礁,汊道两则沙嘴及岸滩附近,汊道内波浪作用较弱。 波浪作用引起的沿岸输沙主要发生在破波带以内,由于珊瑚岸礁不易侵蚀,又具有一定的拦沙作用,因此波浪引起的泥沙交换主要局限在珊瑚礁以内的海岸带,且波浪主要来自于S-SE向,沿岸输沙汊道东侧净输沙为自东向西,西侧为自西向东,泥沙滩涨潮流向汊道内运输再随落潮流运出汊道。 根据清澜潮汐汊道东、西两侧海岸地貌特征分析,反映了东、西两岸进积速度的差异性是与沿岸泥沙来源和供应量有关,东岸复式沙嘴的结构和延伸方向是自东向西延伸的,而西岸的泥沙则产生自西向东漂移。因东岸的泥沙供给量远大于西岸,因而东岸的进积速度远大于西岸,使得汊道口门岸段东侧向海突出。 5.2 地貌单元、泥沙运动与沉积分布 清澜潮汐汊道是一个典型的沙坝—泻湖型海岸体系中一部份,它包括泻湖、泥坪、潮汐汊道、落潮三角洲等地貌单元,而落潮三角洲则包括西侧的沙嘴(1940年时口门附近尚有一沙坝出露,沙坝与西侧沙嘴之间为潮汐汊道的西支,其后才不断演变成现在的形态)、拦门沙等。 清澜潮汐汊道泥沙运动受波浪、潮流及径流的共同作用,波浪主要作用于口门外,沿岸搬运泥沙;潮流作用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