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详细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 环境监测的特点: 1、综合性。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分析和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综合分析的综合性。 2、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3、追溯性。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 优先污染物:指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残留高、有成熟监测方法、样品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 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2、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Ⅰ、Ⅱ、Ⅲ类执行一级标准,IV、V执行二级标准。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排放污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一级标准)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二级标准)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三级标准)为特定工业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是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中包含的底质、水中生物等的总称。 水体污染=化学型污染指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量) 地表水监测布设: (一)布设原则(1)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 (2)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