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

中国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 [转帖]中国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 自人类社会开始闪动文明的光辉,战争就如一柄达摩科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其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 在中华5000年的辉煌史上也饱受了这累累剑痕,《战国策?秦策》有云:“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其间或有吊民伐罪的凛然正气,或有抗暴抑强壮志豪情,更有争夺权力的荼毒生灵。但无论那一种都必然伴随着攻城掠地,赤野千里;而攻城战也无疑是各种战争形式中最惨烈的一种。战国时燕将骑劫攻即墨不克乃尽掘齐人祖坟(1);秦之王賁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毁于一旦(2);蒙古西征,兵锋所至有反抗者尽皆屠城。难怪兵圣孙子称其为“此攻之灾也”(3),而攻守双方所用战具则成为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 金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4)伟大导师恩格斯如是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代诗人这样讲。中国古代神话中更将发明弓箭的殊荣归于箭射九日的英雄——羿。《孙膑兵法》中有云:“羿作弓弩,以势象之”。但羿也不能专美于弓箭的发明,伏羲氏与之亦大有渊源,“伏羲作弦,挥作弓,夷牟作矣”。但实际上,弓箭真正的发明年代,比传说更为久远,大可上溯到上古的石器时代。1963年,在山西朔县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镞,长2.8厘米,前锋锐利,器形周正。经放碳测定年代,距今28945年。由此可知,中国最早使用弓箭的年代至少距今3万年。 《吴越春秋》中有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就是弹弓,是更古老的抛射工具,发射石丸等弹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简单。从《易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可看出最处形态的弓无非是将一根木竹弯成弧形,销尖木竹既为箭。可以说简陋到极至,其射程与杀伤力更是不敢恭维,但毕竟使人类摆脱了身体机能的限制成功运用一种机械力。 商周时期,弓箭的发展趋于成熟,作战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铜镞,弓的样式也基本具备了后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战国,弓的制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据《考工记》(5)记载,制良弓需选用柘木为弓干,两端装饰牛角,分计六材(干,角,丝,筋,胶,漆)皆需精心选材配制。不同的工序也要求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制一良弓往往历时数年,《周礼?考工记》有云:“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凡取于之道七:柘为上,……”故古代士人多以得良弓宝剑为珍品。当然正因为良弓所获不易,多为成批制造,各项工作交替进行,主要是国家性行为。制弓还根据人的身长和体力分成上制,中制,下制三类,弓长主要以六尺六,六尺三,六尺(一尺合23厘米)为多。西汉以后,穿透力更强的铁镞逐步代替了铜镞,弓的制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质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火器发明后,因其射速慢,天气影响大,轻便的弓箭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继光的军队装备为例,步军中弓手占十分之一,马军中仍占二分之一强。(6)至于满清更是以骑射作为夺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弓箭才走出了中国军队的序列。 在长达数千载的装备史上,弓箭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春秋战国时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备的“六艺”之一,齐桓晋文称霸,周天子赐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权。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辕门射戟之吕奉先具是一段佳话。即便是羽扇伦巾的周公谨也用十日造箭之法来谋害诸葛亮。 弩 公元前121年,李广率部抗击匈奴,为十倍之敌包围。其亲操一种称“大黄”的强弩,箭无虚发,远距离射杀匈奴将领,扭转了战局。(7)弩脱胎于弓,实则是一种装了弩机的弓,相传发明于黄帝时代,亦有传说是战国楚琴氏所创。但据文字信史考据,凡记三皇五帝的史籍如《史记?五帝本纪》,《汉书?律历志》,《古书尚书?序》,《博物志》多有关于弓的记载但无弩的记叙;而战国时的《孙膑兵法》,《墨子?备城门》等不仅弓弩皆有载,而且弩已是普遍装备的制式装备。鉴于中国人习惯将弓弩并说,可认为弩的产生要晚于黄帝而早于楚琴,应该是商周青铜器时代的伟大发明。 弩的优势有二,其一:装有弩机,拉弓,瞄准,发射的操作步骤分解进行,瞄准时间充裕,命中率高,简单易学,“朝学而暮成”;其二:张弦不单靠臂力,也可以脚踏腰引,大型的弩还安上绞车,几十人合力,射程远威力大,相较而言,弓只能用臂力,使用一支数石的硬弓可是一项体力活。当然利弊相成,弩分步发射速度较慢且不利于骑兵使用,试想,在奔驰的骏马上完成“上弩”,“进弩”,“发弩”的全过程,射手非得是国家级体操运动员不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