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温永磁波荡器过冷氮冷却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报告人: 刘莉军 导师: 王莉 (研究员) 指导老师:王淑华(高级工程师)报告内容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简介及论文进度安排已完成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下一步时间安排研究内容简介一、低温波荡器过冷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理论分析(1)以常压液氮为冷源的冷却流程方案的计算及分析(2)以低温制冷机为冷源的冷却流程方案的计算及分析二、过冷液氮系统关键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1)低温换热器的设计(2)液氮循环泵的计算分析和选型三、控压技术的研究(1)过冷容器对控压容器冷却热载的计算分析(2)加热器加热量的大小对压力稳定影响的研究(3)控压容器内汽液体积比对压力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四、过冷氮系统的实验测试 控压技术研究实验测试开题进度安排2014.7—2015.1完成文献调研,完成开题报告;2015.2—2015.3确定CPMU过冷液氮冷却系统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2015.3—2015.4CPMU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理论分析完成、过冷换热器优化设计完成;2015.4—2015.5液氮泵选型计算分析和选型完成;2015.5—2015.6控压方案分析完成;2015.6—2015.12冷却系统总装,调试,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的进一步深化;2016.1—2016.3 试验数据整理,与理论分析比较,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2016.3—2016.6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准备。已完成内容以常压液氮为冷源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计算分析图1 以常压液氮为冷源的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图已完成内容以常压液氮为冷源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计算分析?整个冷却循环总漏热包括三个部分:(1)液氮容器内的导热和辐射漏热;(2)CPMU液氮传输管线漏热;(3)漏热CPMU内部冷却管道漏热。CPMU实验中循环系统总的漏热为550W—600W,CPMU内部冷却管道进出口温差小于3K,因此取循环系统热负荷 , 过冷换热器出口温度To=79K,进口温度Ti=82K。循环系统运行压力取2.5bar, 此压力下液氮饱和温度为85.92K,可以保证循环系统内液氮处于过冷状态。根据能量平衡可算出循环系统的循环流量。得系统循环流量为 7.378L/min对于管道内流动的低温液体流速1m/s—3m/s[1] ,根据经验公式循环系统管子直径D的计算公式:循环系统管径应为7.2mm—12.5mm取循环系统管径为10mm,此时循环系统液氮流速为 1.566m/s[1]化学工业部第四设计院主编,《深冷手册》(下册)已完成内容以小型低温制冷机为为冷源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计算分析图2 以小型低温制冷机为冷源CPMU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图已完成内容以小型低温制冷机为为冷源过冷液氮冷却系统流程方案的计算分析图4热管式过冷换热器图3导热式过冷换热器已完成内容盘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1点 温度为82K2点温度为79K图5 盘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示意图换热器设计参数:进口温度82K,出口温度79K, 体积流量为7.378L/min,换热量为600W,计算不同管径下盘管换热器换热面积校核流动阻力。盘管换热器材料选择紫铜。已知流体进出口状态参数,质量流量选定几何参数:换热管内径di ,换热器直径Dm,螺距S计算管内液氮流速,计算雷诺数判断流态,计算管内对流换热系数hin取换热管外壁过热度为4K,查表获得管外沸腾换热系数hout管壁材料选取紫铜,厚度为1mm,得到管壁导热系数l换热器的换热系数:K换热面积A: A=Q/KΔT 计算管长计算流动阻力?P是结束已完成内容盘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表一 不同管径下盘管换热器性能参数比较管径(mm)管内自然对流换热系数(W/m2 K)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换热面积(m2)管道长度(m)流动阻力(Pa)Φ8×15351.124900.073210×13515.919830.0922.6494880Φ12×12578.216350.1112.7182077Φ14×11955.513530.1342.8491039Φ16×11535.611320.163.403532.704已完成内容控压技术研究Q1,Q2引起控压容器内液氮蒸发,使控压容器内压力升高,Q3引起控压容器内压力降低,Q2可以调节,为了使压力可控,控压容器的设计要满足Q11.5Q2,在稳定系统压力时,当系统再压力P运行时,压力降低至P—75mbar是,加热器启动,控压容器内压力上升,压力升高到P+75mbar时关闭加热器。使系统压力稳定在P±75mbar。调节系统压力,使系统压力升高时,提高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达到目标压力时关闭加热器,目前没有控压容器的模型,取漏热量Q=Q2+Q3—Q1,进行分析。图6 控压技术研究分析示意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