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媒介素养专题
中山大学·张志安团队
第一章 互联网革命及其影响
1.1 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
※互联网传播的变化:
①传播主体:从组织化到社会化
专业的大众媒介机构→社会化的公民(公民新闻和草根新闻)
②传播载体:实现随时随地的连接
③传播形态:媒介融合的终极形态
报纸:文字 +广播:声音 +电视:图像 →互联网:包含一切的媒介终极形态:文字、图片、视频、声音、数据、图表……
④传播效果:真实与虚拟世界的打破
互联网是比任何真实都更加真实的社会形态。
⑤传播权力:技术赋权,回归个体
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给个体赋予了权力,网络使得原来中心化的传播格局慢慢打破中心化,正在形成一种去中心化的形态,但也有再中心化的趋势。
1.2 互联网对认识世界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
①媒介:成为身体的延伸
②思维:空间偏向甚于时间
思维习惯发生改变,不同的媒介它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偏向是不同的,互联网更多地倾向于空间,使用互联网会使我们的空间思维强化,全球意识增强,但是时间思维以及伴随着时间思维的历史感会缺失。
娱乐、有趣的信息→深度思考的能力会缺失;短文本、信息流→长文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下降;注意力快速转移→专注能力下降。
③信息:过度负载和媒介依赖
获取的信息多→阅读的信息少;存储的信息多→消化的信息少;知道的信息多→理解的信息少
信息爆炸、信息超载→如何挑选有价值的信息→甄别信息的困难增大→合理分配注意力资源,不能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
④效果:协同过滤,群体极化
群体过滤→微博关注、朋友圈→内容高度同质化,选择性接触、接触、记忆,基于共同兴趣和知识范围→强化固有观点,视野狭隘→理性对话变得困难→群体极化
二、公民的网络素养:
①高效地接收:避免信息负载和泛滥,形成有效接触和理解,建立高效的接触信息的管道和机制
②批判地解读:防范信息控制和依赖,培养批判自主的意识,学会独立思考
③积极地利用:超越娱乐和技术运用(帮助学习和生活),提升公共表达和赋权(社会参与与社会治理)
三、网络素养能力金字塔
第一层:技术运用
第二层:沟通运用
第三次:策略运用
网络基本应用素养→信息生产和消费素养→网络交往和协作素养→网络社会参与素养
第二章 未来新闻业和未来受众
2.1 未来的新闻生产
一、报道的新特点:
①实时性:打破出版周期+不断动态补充
②平台性:提供信息入口+可以灵活变化
③互动性:新闻可以使用+报道可以参与
二、未来的新闻生产的特点:
①报道平台:全媒体
②生产机制:中控台
③产品形态:融合化
④报道主题:记者+机构+公民
三、作为产品的新闻: 作为过程的新闻:
制造、分发 没有结束
拥有、控制 趋于透明
中心化 去中心化
一天一次 滚动更新
单向传播 整合
一对多 由链接促发
标准:行业性 标准:社会性
未来新闻业的关键:开放性的“新闻活动”取代“新闻”
2.2 未来的媒介组织
※三者并存的媒介景观:三者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短时间内将是三者并存的形态。
①专业媒介(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中央控制台)
南都全媒体信息生产流程:线索→采集→审核→发布→反馈
核心价值和核心内涵没有改变。
②机构媒介(平安北京)
③个人媒介(落破书生周筱赟)
2.3 未来的受众
受众:audience→生产型消费者:prosumer
一、例子:
伦敦地铁爆炸案:市民拍摄的30万像素清晰的照片第二天被全球各大报纸头条使用。
BBC新闻学院(2005):一方面为BBC的全球记者提供了新的提升机会,另一方面通过类似于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为民众提供一种在线的培训。
BBC公民记者网站(Action Network):教导民众如何写新闻、索取线索……
公民记者Kevin Sites:公民记者的先驱者之一,脱离原来的新闻机构NBC,通过众筹接受大家的资助进行战地报道,报道视角有很大的不同,专注个体命运。
二、受众特点:
①多重角色:接受者+生产者
②获取方式:实时、个性、定制(新闻客户端、定制新闻)
③行动主体:消极受众(接收、理解)→积极受众(定制、主动参与信息制作)
④形态分布:无组织(相互隔离、分散)→无组织的组织(通过互联网快速聚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