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__第8课____(超仔细)精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 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的发明都与浑天说分不开。 007年韩国银行正式发行新版万元和千元的韩元纸币。其中,在新版万元纸币上,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浑天仪”赫然纸上,这在韩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为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韩国拥有所谓独创的“浑天表”,但韩国人承认浑天仪是中国的天文仪器,却将其印在韩国货币上,会让人以为浑天仪是代表韩国的科学成果。 我们的祖先为了满足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等方式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 1 、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成就 浑仪 郭守敬 简仪 郭大爷您老息怒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 观测天象的目的是什么? 郭守敬编制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授时历》,它被沿用达400 年之久。《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 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值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值基本一致。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300年。 还是我! 1、我国古代历法发达的原因 农业发展的需要 2、历法方面的成果 (1)夏朝: (2)商朝: (3)春秋时:置闰法;战国时:“月令” (4)秦汉以后: (4)元朝: 《夏小正》 “殷历”(干支纪日法) 越来越精确 郭守敬:《授时历》 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记录了东汉以后5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 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 徐光启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人。出生于明嘉靖 四十一年(1562年),生活于明代晚期,崇祯六年(1633年)逝世,终年71岁。徐光启在未中进士之前,曾长期辗转苦读,在破万卷行万里路之后,深知流 行于明中叶以后的程朱理学,主张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实为误国害民。有人记述徐光启当时的变化说:“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还有人记述说“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邹漪《启祯野乘·徐文定传》、张溥为徐光启《农政全书》所写序言) 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3、四大农书(四大农学家) 西汉 汜胜之 《汜胜之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元朝 王祯 《农书》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事宝典” 李时珍(1518-1593)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明朝人,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时间 作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问世西汉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