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⑥单于壮其节。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⑨ 大王必欲急臣。 ⑩春风又绿江南岸。 A.①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④⑦⑨⑩ C.②③④⑦⑧⑩ D.②④⑤⑦⑨⑩ 答案:B。解析:③⑤⑥为意动用法;⑧为名词作状语。 6、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作意动。用作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形容词意动。一个形容词如果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我们就称之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悦:以……为悦。乐:以……为乐。 (2)名词意动。名词的意动用法往往表示当事人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当做这个名词所表示的某种事物,其特点也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语+以(或把)+宾语+为(或看成或当做)+表意动的名词。 判断的方法也分两步: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师:以……为师。 【针对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用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案:D。解析:“王”是使动用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左右欲刃相如。 C.数目项王。 D.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D。解析:A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C两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7.数词的活用 数词可活用作动词,也可活用作名词,这由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语法功能来判定。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一:动词,统一。 【针对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且贰于楚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D。解析:A.一:动词,专一。B.贰:动词,从属二主。C.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A。解析:A.二:数词。B.使动用法。C.名词作动词。D.形容词作名词。 技法点拨 一、文言句式解题技法 1、熟记例句,对号入座。要熟记各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比照例句的特征对号入座。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的例子,当碰到类似的句子时,调动知识储备,加以核对即可确定。 2、抓住标志性词语。文言句式往往在形式上有一些标志,如判断句的判断词;宾语前置往往出现在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前提下,或有提宾标志;被动句中表被动的介词等等。 3、分析句子结构。文言句式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和现代汉语语法不同。通过分析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之处,从而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句式。 4、翻译句子。当不能直接确定句子的类型时,可以先进行翻译,然后把翻译出来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通过词语在文言句子中和现代汉语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即可确定为哪种类型的句子。 二、词类活用解题技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现代文语法结构有着传承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规律来求得词语的词性,即:位置定性法。当一个词语出现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位置上,就要判断它是否是活用。 1、主语(宾语) 主语(宾语)一般都由名词、代词充当。当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的位置上,就要活用。例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本来是动词,这里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就要活用为名词。 2、谓语 谓语常用动词及形容词来充当。如果名词处在该位置上,就要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谓语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一般也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