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社区营造的实践与反省 以新竹县尖石乡镇西堡部落为例.docVIP

原住民社区营造的实践与反省 以新竹县尖石乡镇西堡部落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住民社区营造的实践与反省 以新竹县尖石乡镇西堡部落为例.doc

原住民社区营造的实践与反省 以新竹县尖石乡镇西堡部落为例 黄国超 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 一个弱势文化的保留,不是族人自己可以挑得起的,如果政府不能好好在法令、政策上多为他们设想,而只要求他们自己克服困境,这是社会的不公义。── 李远哲(注1) 一、社区总体营造:我们的观点 台湾原住民运动自1984年原权会成立至1993年国际原住民年时,「原住民」(注2)才在汉民族所主导的四大族群论述中,逐渐获得主流社会的普遍重视。伴随着原住民运动的瓶颈以及反省,1994年由文建会所主导推动的「社区总体营造」成为原运实践的另一种可能性。台湾原住民族在长期传统社会瓦解、政治经济弱势,语言文化流失、资源分配不平均等等诸多现实处境下,「社区总体营造」(注3)在当前原住民社会所必须面对的是一个民族「总体生存」的问题,这反映了原住民社区工作取向的多元性(社福、经济、教育、文化、健康……),同时也显现了其难度与「聚焦」的共识问题。 理论上,每一个不同的社区都各有其特色、资源及营造的可能性,但现实生活却不然,为什么呢?个人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来自于「人」,社区里面有没有一群「爱作梦」的人?对于自己每天所处的环境有没有一种「要活的更好」的想象?有没有与其他生活周遭的人形成「共识」,并且将这样的共识付诸「实践」?社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无法一蹴可及,所以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自发性参与就显的格外的重要。 所以在这里,我们认为「社区营造」的精神应该在于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态度,其目的在于藉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的过程,凝聚社区共识,并培养「社区自主」的能力 。这种参与部落公共事务,尊重多数人意见的习俗是原住民传统社会所常见的文化。今天原住民社会左面对「现代化」冲击拉锯的同时,较多的是「文化传统」保留的问题,而不是跳跃到工业化生活下平地都会型社区「重建」社区意识的问题(注4)。基本上原住民的「社群感」仍是很重的。 我们认为原住民部落的「社区营造」(注5)。是一种「内在」的营造过程,这个「内在」在这里有二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是指「部落内在」──即如何发觉自己部落的人文、历史、环境等特色,发觉从祖先传承而来的自然、人文及生活资源的丰富,美化部落生活空间,让后代子孙能永续利用,让原住民文化、产业及经济能够再兴。另一个是指「人心内在」的营造──族人对于自己族群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保持原住民分享互助的精神,自发性关心、参与部落公共事务与劳动,凝聚族群共识与团结。 我们深信「社区总体营造」是一种「造人」的过程,透过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自主性参与,使每个人认同自己的社区并以「该地人」为傲。 当前社区营造的瓶颈:我们的反省 「社区」乃是各自有其固有历史的人类生活空间,任何社区都有其固有历史,承继先人们所建立累积到今日的固有生活文化。所以每一个不同的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及特色 (宫崎清1996)。1994年起,文建会推动「社区总体营造」工作,其概念来自于日本的造町,英国的社区建筑 (Community Architect)、和美国的社区设计(Community Design) (注6)。(黄世辉,宫崎清 1996)。回顾这数年之间,社区营造工作在台湾民间所造成的思考冲击与回响,恐怕是文建会当初所始料未及的。相对于「社区总体营造」被批评为「由上而下」、「官方政策」的批判,陈其南教授(1999)对此强调:「社区总体营造所以能够持续到今天,本身就证明了它不是一种政府政策,而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和理念。不论有无政府的推动和补助,地方社区为了自己的将来,都应该去从事社区营造的工作。」 虽然「社区总体营造」工作的推动才几年光阴,眼前我们却看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在此提出来跟各界先进求教。以「执行」层面来说,目前台湾社区营造的主力群可以粗分为三种团队,一是以大学院校建筑、城乡规划相关科系学术团队为主,其次是社区既有的「属性不明」的社区发展协会(注7),最后是地方工作者所组成的文史工作室或文化协会,在此之外,许多民间的建筑、景观规划公司(注8)也正积极抢食这块大饼。 在这四类团队中,与当前原住民社区营造比较相关的,大多以学术团队或民问规划公司为主。一来原住民社会专职从事文化工作者本来就有限,而成立一个正式的协会或组织,除了缺乏经验与信息外,因为不会写公部门的计划书,所以经费来源更是无以为继。多数原住民部落因为缺乏与政府部门正式的「对口单位」,所以目前许多山地部落的营造就只能够「依法行政」的委外办理。这也就注定了原住民由部落「主体」的位置转换为规划单位规划书中「报导人」的咨询角色。 我们简单对学术团队与民问公司的部分做一个讨论,目前常见的问题是基于政府会计年度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