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国
秦非子
秦非子(生卒年无考)(在位年代约前900年—前858年),汉族,周朝人,颛顼(黄帝之孙,传说中的中国上古部族首领)后裔。其先祖大费(即伯翳,又作伯益)佐舜驯服众多鸟兽,舜赐姓嬴。后来伯益后裔造父为周穆王御马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穆王以赵城 封造父,从此造父族为嬴姓赵氏。周孝王时期(前897--888),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非子(因造父之宠,也冒姓赵氏)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红河、盐官一带),善养马。
秦侯
秦侯,公元前857-848年在位,是秦国第2位国君,其名字已经失传。 根据《史记》记载,他在位十年,史书上少有秦侯的记载,只知道他是秦非子之子,其子为秦公伯。
公伯
秦公伯,秦侯之子。在位仅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秦仲
秦仲,秦公伯之子,嬴姓。前845年~前822年在位。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其进攻西戎,次年秦仲因战败而死。有子五人,其长子赵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秦仲继位的第三年,周厉王残酷无道,诸侯反叛。西戎反叛王室,灭亡了犬丘大骆族人。周宣王即位后,以大骆五世孙秦仲为大夫,命他攻打西戎,秦仲战败被杀。秦仲继承秦公伯位二十三年,死于西戎。秦仲有五个儿子,长子庄公。秦仲死后,周宣王召集庄公弟兄五人,命令他们率兵七千人战胜了西戎。于是周宣王将占领的西戎之地封予秦仲的后人,包括过去大骆在犬丘拥有的土地。从此,秦仲的继承人被称为“西垂大夫”。
秦庄公
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又封秦仲次子康于夏阳的梁山(陕西澄城县东北),号梁康伯,史称“西梁”。秦庄公居住于故地西犬丘,生子三人。长子世父因讨伐西戎,让太子之位于弟秦襄公。前778年,秦庄公去世,次子秦襄公继位 。
秦襄公
秦襄公(?—前766年)嬴姓,名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开。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周幽王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之。周幽王被杀后,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拥戴平王,或者拥戴携王。秦襄公审慎时势后,转向拥载平王,并派兵护送,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前766年,襄公在战地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
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前716年在位。曾设史官以纪事,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伐戎初胜,扩地至歧(今陕西宝鸡东)以西,得周之余民。又制定罪诛三族的法令。是时秦人始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秦文公,秦襄公之子建立新都,文公元年(前765),文公住在西垂宫。三年(前763),秦文公从西垂宫带着七百名兵卒到东边去打猎,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四年(前762),他们到达汧、渭两河的交会之处,(今陕西宝鸡、眉县附近).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世,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嬴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静公(未即位)
秦宪公
秦宪公(前724—前704),春秋时秦国国君。秦静公之子,秦文公之孙。嬴姓,名立。公元前715—前704年在位。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立。《史记·秦本纪》及《十二诸侯年表》均误作宁公,据《秦公钟》、《秦公鎛》与《秦始皇本纪》所附《秦记》改正。
秦宪公十岁即位,居西新邑。秦宪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秦宪公(《史记》中称秦宁公)幼子,五岁即位,在位六年,秦庶长三父等令贼人杀之,葬于西山墓区(宝鸡市北陵原),复立旧太子武公。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秦武公讨三父等杀出子之罪,夷其全族。
秦武公
公元前697年—前678年在位。初,为秦宪公太子。宪公卒,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君。后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死后葬于雍邑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德公。
秦德公
秦德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嬴姓,名字失传。宪公之子。前677——前676年在位。秦德公即位以后,发展生产,并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
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