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议
一是加强应急准备
二是加强队伍的合成训练和演练
三是注重各类灾害/灾难事件的医疗特征研究
四是制定有针对性的出动方案
2013年4月20日,李克强总理要求:在灾区车辆要为搜救部队和医疗队让路,让“绿军装”“白大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2014年8月4日,李克强总理要求: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科学有力举措抓紧救援,让‘绿军装’和‘白大褂’同步进入灾区,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把伤残率降到最低。
队伍准备
制度准备
技术准备
装备准备
交通准备
体能准备
心理准备
做到:组织到位
人员到位
装备到位
保障到位
实现:平时有准备、战时见实效
(一)应急准备
1、队伍准备
建立专业救援队伍,改变简单工具的搜救/医治方式,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生命抢救效率。
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2、制度准备
要制定或完善救援队伍管理制度和救援现场工作制度,加强领导、严格要求,确保救援队伍精干高效和救援行动的高效、高质、有序开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技术准备
要抓紧救援队伍的技术培训和演练,熟悉业务工作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尽快、尽早形成业务精湛、高素质、能战斗的队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装备准备
根据实际情况和灾害/灾难发展形势,做好现场救援物资的储备工作,为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技术和生活装备,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交通准备
应保有一定数量的越野车辆,做好平时的保养和维护,保持良好状态和充足的油量
应与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保障紧急出动。
车辆是快速的基本保障
6、体能准备
在平时要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以适应在救援现场艰苦环境下打硬仗的准备。强健的体魄是艰辛工作的坚实基础。
大姚来回7个小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7、心理准备
在心理上要有随时发生灾害/灾难的准备,要有随时赴现场的准备。(加强应急意识)
准备一个行囊,将常用物品和工具装入,可以一拎就走
确保通讯畅通(游泳等情况)
应急意识决定快速反应
(二)合成训练和演练
救援队员来自不同单位,很多还是专家,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一支队伍战斗力的形成来自于很好的组织体系和精干高效的队员。在合练中要做到:
首先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
其次要从专家向队员的转换
第三要形成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合成训练和演练
按照“防患于未然”的思路做好救援行动的各项准备。最好办法就是开展应急演练,可以采取实战模拟和情境模拟等方式来组织一些演练,以提高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
(三)注重医疗特征研究
了解各类灾害/灾难的特点
了解各类灾害/灾难人员伤亡的特征
了解各类灾害/灾难救援特点
1、了解各类灾害/灾难的特点突发事件分类
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
突发性强(随时随地发生)
难以预测性(很难有预报)
瞬时毁灭性(100秒唐山地震24万人死亡)
次生灾害多(水灾、火灾、爆炸、泥石流、核辐射等)
2、了解人员伤亡特点
地震灾害死亡人员三峰值图
地震造成的伤害主要由房屋倒塌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能受伤。地震引发的水灾、火灾、滑波、泥石流等也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
埋压窒息伤: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中,能将整个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完全性饥饿:指人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空隙中,长期断水断食;环境或潮湿、寒冷,或闷热、污浊,使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濒于死亡,被救出以后口舌燥裂、神志不清,全身衰竭,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精神障碍:指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的精神应激反应。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
淹溺:指地震诱发水灾引起。要创造条件实施空中或水上救护,但由于地震淹溺者往往有外伤,因此,增加了治疗难度。
烧伤:指地震诱发的火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乃至爆炸引起。由于地震火灾往往难以躲避,因此,导致砸伤、烧伤的复合疾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譬如,海城地震后因防震棚失火,烧伤980人,烧死341人。
冻伤:指地震发生在严冬,在没有取暖设施的条件下引起。譬如,海城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正值严寒,由于人们住在临时防震棚中,冻伤6 578人,冻死372人。
疫病:指地震后因生活和卫生环境的改变造成的痢疾、疟疾、麻疹等流行疾病。
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