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博弈论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博弈论第一讲.ppt

应用博弈论 应用博弈论 叶林祥: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经济学系副主任。 学习经历: 1995-1999 山东工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 1999-200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硕士 2002-2004 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 任教课程 任教课程: 硕士生: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本科生:应用博弈论 参考教材 经济博弈论 ,谢识予编著, 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弈 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著,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新编博弈论平话,王则柯著 ,2003年,中信出版社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 让同学们全面、系统的了解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努力培养同学们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而不是从数学上、从技术上严格证明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课程成绩主要依据期末开卷考试(60%)和平时成绩(40%)综合给定。 平时成绩(40%) 基本分:平时作业与出勤情况 奖励分:课堂表现、实验参与、撰写与博弈论相关的论文 课程要求 试着多提问,多思考!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什么要多问? 问是思的第一步!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只有经过思考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熟练应用.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人物周刊上的资料 一份研究想总结美国商业领袖成功的原因,例如管理是否民主、是否自由等,但都无法成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功呢? 科学教育的目的 所有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什么,具备科学素养和逻辑能力。可是,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往往更强调的是具体知识( Kutznez,或者大而化之),而非一般素质。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推断、推理、系统性) (1)说真话的好处是不用记住自己曾经说过什么!(2) “斯密”的例子 大家可以向我多提问题 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与我交流。交流方式: (1)电子邮件 (dashuihe@) (2)仙林校区专一433办公室(提前预约) (3)同学之间也可以辩论、讨论 提高逻辑思维的另一个手段:数学的训练 数学是最好的逻辑工具。判断一个学科是否是科学,最重要的两个衡量标准: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因此符合逻辑是构成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理性推理)。 所有的科学,只有当数学应用于其中时,才可称得上是完美的! ——卡尔.马克思 如何通俗理解工具的涵义? 文字 飞机、火车 数学 经济学(如地图) 博弈理论是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最近10多年来,在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各种谈话 中,经常出现博弈、信息不对称、纳什 等词,同学们 稍微留心一下,也会感觉到。 博弈论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用了大量的篇幅。在国外研究生微观经济学的教材 几乎全部用到了博弈论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财经 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一些博弈论方面的只是无论是继续 深造攻读硕士、博士,还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都 是非常必要的。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看博弈论的重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背景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4年、1996年、2001年、2005 年、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发给了在博弈理论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学者(共计13位) 。 冯·诺依曼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1903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6岁能心算8位数除法,8岁学会微积分,12岁读懂了函数论。23岁摘取布达佩斯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1933年,他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第一批终身教授。? 虽然电脑界普遍认为冯·诺依曼是“电子计算机之父”,数学史界却坚持说, 冯·诺依曼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

文档评论(0)

tk2469t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