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论析
2011年04月22日 15:20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1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黄健荣
【作者简介】黄健荣(1950- ),男,广东罗定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与决策分析、公权力运行与政府问责等方面的研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在当今社会公共事务纷繁复杂,信息海量增长,公共管理运行中需决策与可能决策问题目标难以抉择、难于锁定的背景之下,政府决策所需的注意力资源之稀缺性更为彰显。政府决策者有限的注意力应如何聚焦,如何使政府决策注意力具有持久的敏锐性,政府决策注意力如何能保持对关键问题、敏感问题关注的持续性,如何对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是影响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问题。提升和优化政府决策能力,需要不断激活、锐化和强化政府决策的注意力,不断改善政府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效度。
【关 键 词】决策能力/注意力资源/稀缺性/配置效度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0)06-0101-07????自上世纪末注意力经济学派兴起以来,注意力资源的生成与影响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在经济、教育、传媒等诸多领域内得到展开,并取得一些积极的鲜活的成果。但是,在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决策的范畴,对注意力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现代社会信息负荷超载运行,公共管理中待决策问题繁多复杂的挑战,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更为彰显,如何实现政府注意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不容忽视。大力推进这一研究,促进政府决策注意力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促进其有效配置,对于提升和优化政府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政府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政府与执政党。在讨论中国情境时,政府概念更明确指代这两方面。????一、政府决策视界中的注意力与注意力资源????注意力与决策能力的密切关联性,为人们关注已久。赫伯特·西蒙在其早年的划时代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研究》中就已经特别指出注意力与决策的关系,认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限理性是人们的注意力范畴的局限性所致。[1](P102)因此,他修正其原先建构的旨在寻求最优结果的综合理性决策模式之后,提出以满意为准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1971年,西蒙更进一步揭示,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所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信息消费不足。他指出,“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2](PP40-41)在这一论述中,西蒙明确提出了注意力稀缺和需要有效分配注意力的问题。????注意力经济学派的真正兴起,以迈克尔·高德哈伯(Michael Goldhaber)1997年发表的论文《注意力经济——网络的自然经济》为标志。高德哈伯因之被称为“注意力经济学之父”。注意力经济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核心资源是土地,工业时代的核心资源是能源,那么信息时代的核心资源便是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是基于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新型经济形态。[3](P22)????注意力资源研究的兴起为人们观察、研究公共管理和政府决策领域的活动拓展了新的视域。什么是注意力?达文波特和贝克认为,“注意力是对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4](P23)达文波特是2000年美国《CIO》杂志评选的“新经济十大杰出人物”之一。达文波特和贝克这一简约的定义蕴含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保持对潮涌而来的各种信息敏锐的感受性;如何在多种信息中捕捉锁定有特殊意义的信息;如何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判断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等等。进一步考察注意力的丰富内涵,可以对注意力作出如下界定:注意力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和社会建构中的行为主体,对各种内生和外生的、动态和静态的、表征为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各种信息,包括思想、舆情、行为、事件的产生与发展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映射,以及自然界现象的各种变化予以关注、搜寻、获取和作出判断的能力。注意力的向度、力度与深度对注意力主体的行为及其后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注意力的配置会受到行为主体内生和外生的诸多条件的局限,未知信息与不确定信息总是会存在。人们研究并力图改善注意力的配置及其运行效度,旨在尽可能地减少未知信息,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以提升注意力的有效性。所以,需要特别指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主观感受性代替客观存在性,不能以主体性代替客体性,不能断言没有体验到没有感受到的事物就没有价值,甚至断言没有获取没有感知的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英语写作-应用文12类范文背诵备考.docx VIP
- 融入知识图谱的大模型以及应用方案设计.pptx VIP
-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语文考试历史概述.ppt VIP
- 索尼特丽珑彩监_bvm20f1u_bvm20f1e_bvm20e1u_bvm20e1e_bvm14f1u_bvm14f1e_bvm14e1u_bvm14e1e_bvm14f5u_bvm14f5e_bv.pdf VIP
- 海虹文件培训7涂装工艺.pptx VIP
- 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第5章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乙肝患者的护理.pptx VIP
- DeepSeek使用技巧及应用案例分享.pptx VIP
- 2024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标准.docx VIP
-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共23张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