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目录 桑褐斑病的症状及危害 桑褐斑病的病原与传染途径 桑褐斑病的发生原因 桑褐斑病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的症状及危害 1、概念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斑病,属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真菌病类,本病多发生于嫩叶期。 一、病害的症状及危害 2、症状 初期病叶出现芝麻粒大小的暗色水渍状斑,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斑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至黑褐色粉块,多湿时腐败穿孔,干燥时中部开裂。发病严重时,病病斑相匀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一、病害的症状及危害 3、危害 桑褐斑病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易发生。初发时,病叶尚可喂蚕,随着病斑的扩大,相邻桑叶也出现明显的病斑,受害严重时,病斑多而大,往往连接成片,使病叶枯萎或整叶腐烂,严重响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二、病原与传染途径 1、病原 桑褐斑病的病菌(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料,粘格孢属真菌。 病源形态由三部分组成:即叶表面形成的淡红色粉质块斑,称分生孢子盘;在盘上从生且较整齐的圆筒形无色单孢,称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棍棒形或圆筒形,顶端部稍细,有3~5个隔膜,即分生孢子。 二、病原与传染途径 2、传染途径 该病以分生孢子盘落地表被害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子孢子,通过风、雨、虫进行传播感染桑叶。 三、发生原因 桑褐斑病的发生除与病原菌的存在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1、雨水 温度与发病的关系,低温多湿有利于桑褐斑病的发生,特别多湿日照少的条件更有利于此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桑园发病较重。栽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的桑园发病较重。 2、品种 不同的桑品种感病程度不同,一般桐乡青,湖桑197#,西农6031等品种抗病性较强的而南1号,塔桑,湘7920等品种易感病。 三、发生原因 3、冬管与发病的关系 桑树冬管工作往往比较注重翻耕除草,修枝整形,树干刷白,忽视了枯枝落叶的处理,造成了大量的病菌能正常越冬。因此,褐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 四、防治措施 1、摘除病叶 桑叶感病后,应立即组织蚕农摘除病叶,并收拢进行集中处理(深埋或者是作堆肥),以免病原进一步扩散。 2、选栽抗病良种 以叶表光滑,角质层厚的品种较抗桑褐斑病。 3、加强桑园冬耕,翻埋病叶,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生长喷药防治 ,减轻发病 。 四、防治措施 4、喷药防治 春季有20%的叶片,每叶上有2~3个芝麻粒大小斑点出现时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10天后再用药一次,有较好防治效果。 发病严重桑园,可在晚秋养蚕结束后喷布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在桑芽萌发前喷洒80倍的硫悬浮剂等。 防治农药:甲基硫菌灵、苯菌灵、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