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汇总.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郎 景 和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定义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腔表面,如果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生长并且反复出血,引起症状,即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EM)。 内异症(EM)的现代定义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生长,引起病变或症状。 内异症累及 10%~15%的育龄妇女,发病率上升,有“现代病”之称。 内异症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育,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成为难治之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 卵巢,子宫浆膜,输卵管,子宫骶骨韧带,子宫直肠凹,直肠,膀胱等处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分布 盆腔的“沙尘暴” 盆腔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约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10% 可在身体各个部位,但以肠道、泌尿系腹壁及会阴切口、肺部等部位较多 1920年Cullen创作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部位简图 我们将其认为是一种“良性癌” 遗传性疾病 炎症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A B C”---- A Benign Cancer 出血引起的疾病 器官依赖性疾病 激素依赖性疾病 1998. Quibec Int EM 病 因 学 种植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遗传学说 免疫学说 医源性(直接移行) 内异症的发病 转移理论(Metastatic theory) 植入性 (Implantation) ---- 经血逆流种植 侵入性 (I n v a s i o n) ---- 内膜细胞经 血流及淋巴运送 转化理论(Metaplastic theory) 体腔上皮或间皮(Coelom-epithelium or mesothelium)化生 “双转” 或 “Double M” 理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发病学说纷云,仍以经血倒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为主要理论。 关键在于 科学解释 模型建立 临床循证 经血的逆流和种植 经血的逆流是个颇为普遍的现象,达70-90%。 而EM的发病只在10-20%。 种植何以发生? 也称种植并非罕见,又因何得以生长、出血,发生病变? Why does this lead to EM in some women, but not in the others?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血逆流种植学说 经血倒流、种植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方可确立(4 must) 子宫内膜细胞必须通过输卵管进入腹腔 经血碎片中的细胞必须是活的 细胞必须有能力移植到盆腔器官组织上 内异症在盆腔的解剖分布必须与脱落细胞 的种植原理一致 要突破“三道防线” 1 腹水 2 腹腔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C) 3 腹膜细胞外基质(ECM) “AAA”模式与“三部曲” A. Attachment: 黏 附 A. Aggression: 侵 袭 A. Angiogenesis: 血管形成 粘 附(Attachment) 粘附是异位内膜“入侵”盆腹腔及其它器官组织的第一步。 粘附包括同种细胞间脱离粘附及异种细胞间得以粘附。 粘附分子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家族。 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CD54)是非常重要的粘附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的超家族。 在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CAM-1水平高于正常,且随期别而上升。 粘 附 (2) 粘 附 (3) 钙粘蛋白(Cadherein)为同种细胞间之调节分子,其复合体E- Cadherein、N-Cadherein 可以抗侵袭,而其分子结构的破坏将使细胞间失去粘附,血清中SE- Cadherein上升(内膜异位症者高于正常)。细胞获得了侵袭性,细胞获得了迁徙(转移)能力。 侵 袭(Aggression) 侵袭的发生需要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和重建。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最为重要,EM患者之异位间质细胞中MMP2、MMP9表达增高,促进了种植侵袭。 血管形成(Angiogenesis) 血管形成使异位内膜种植后生长的必要条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上升;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血小板反应素(TSP-1)则水平下降。 它们在不同病变中表达不一,表明不同病变的血管活性不同;它们在内膜异位症患者和非内膜异位症对照组表达不一。 黏附 侵袭 血管形成图解 重要的发现是 (1)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有强的粘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能力。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之Cox-2表达亦高,增加侵袭、血管形成。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之芳香化酶p450增加,促进雌激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