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合欢树(杨正霞)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 欢 树 教学设计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 杨正霞 第一单元 阅读与欣赏 合欢树 【设计思想】 针对职中生对文化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我的语文教学遵循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原则。依据课文不同特点,把每节语文课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活动。本次教学的《合欢树》一文就设计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对散文内涵的感悟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合欢树》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修订版)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文章。本单元是学习关于人性美的一组文章。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美,有科学美、艺术美、人性美……科学求真,艺术求美,人性求善。一个人要完善人生,离不开对人性美的感悟、发现和追求。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及其引发的思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同时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作者的内心痛苦。 【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汽修35的学生,全班共29名同学。都是雪铁男儿。本班同学善于合作探究、展现自我。从散文的学习来说,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较弱。本节课重在提高学生情感领悟能力,品味散文中作者所要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体会作者抒发了对亡母的愧疚与的内心痛苦,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文章主旨。 2.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3.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组织形式组织课堂。 2. 以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每课时40分钟) 【教学方法】 1. 以教师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朗读带动理解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体会作者深深怀念母亲的情感。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师生共同研究、探讨。指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思考课后“练习与思考”。 二、查找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收集合欢树的图片。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同桌互相检查,小组选出2个代表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2分钟) 问题: 在同学们心目中的母爱是什么样的?(此环节是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由作者的回忆引出合欢树,体会母爱)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这篇回忆散文《合欢树》,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后半部分叙写合欢树的由来及其引发的思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绘合欢树的?作者对其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3分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6分钟) 1. 指明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用指读法聆听朗读,并疏通文意。 (二男二女读,要求学生诵读过程中,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2. 再读课文,由小组讨论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自然段):写合欢树的由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哀思与追忆。 3. 重点品读,把握情感。 诵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1)归纳母亲的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