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总述教案1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一课时:诗歌鉴赏解题思路总述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鉴赏步骤
2、掌握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考点的试题的解题思路
导学过程:
一、例题展示(10年
正面: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侧面:环境、他人、他物。
拓展训练:
(10年①同情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
②慨叹世人每日劳心于功名利禄。 (3分,两种理解均可)
(2)①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物抒情)(象征)的手法(3分)。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成果却被他人所占,发人深省(2分)。
②先扬后抑的手法(3分)。前两句用极力称赞蜜蜂的占尽风光。后来落得“为他人作嫁衣裳”,前后反差巨大,发人深思。(2分)。
(5分,答出一种即可给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第三次模拟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③近,日暮但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的形象
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步骤
2、掌握鉴赏形象的表述语及表达式。
导学过程:
一、回顾提问:
总思路?(一)1.明确主要写的是什么。 人、事、景、物
2.明确特征和表情词语,
3.根据特征和表情词语找出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4.根据写的是什么确定主要表达方法。
(二)审题,抓关键词,明确问的是什么,从哪答,怎样答。
关注注释,联想知识点菜单。
诗歌有那几种形象?人、事、景、物。
它们的解题思路和表述语各是什么?
人物形象表述语:
诗中塑造了 形象 (什么形象) 。 (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
景物形象表述语:诗歌描写了 (景物、图景的特点) (景物、图景)。通过对
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 (思想感情)。
事物形象表述语:诗歌描写了 (物象的特点) (物象)。通过对
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物象),表达了作者的
(一)、人物诗形象鉴赏题解题示例及训练
明确解题思路:
(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概括形象的意义。
示例1:分析诗中塑造诗人的形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选自人教版第三册高中语文课本)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后明确:
解题思路:
(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一个满头白发,多愁多病诗人形象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概括形象的意义。一个满头白发,多愁多病诗人形象??? 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后明确:
答案:塑造了久客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在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抒情主人公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师生共同总结思路及表述语:
思路:1.写的是谁?2.知道是人物形象后,要弄清人物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物干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
表述形式:1.确定句子主干。.这首诗塑造了……形象。
2.将上面的分析转换成宾语的定语。这首诗塑造了……的……形象。诗人自身形象的鉴赏思路和表述语与之基本一样。
练习:1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 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问题:“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大诗人陶渊明,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地刻画了隐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的形象
塑造了一个远离世俗,热爱自然,安闲洒脱的隐士形象。柴门之外,拄着拐杖,迎着晚风听蝉鸣、泉声,看落日、炊烟,与放达纵酒的隐士和谐相处。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练习:2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分析感情只能从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入手。抓人物语言:“念”、 “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