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苏轼)浅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 他还是著名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西 林 寺 题西林壁 苏轼 解诗句: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小结: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会用: 1.通过今天的“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缺点。过去,我却从来没有意识到,真是( )。 2.老师再指导我们作文时,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 ”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