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结语
措施
难点
溶剂残留量
抽查结果
姓名:郑恺婕学号
广东省质监局近日公布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结果,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0.71 %。
广东省质监局表示,已责成企业所在地市质监局依法对抽查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处理,包括要求有关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落实整改;将本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专项抽检力度等措施。
溶剂残留量超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200中明文规定:包装食品类溶剂残留总量应≤10mg/m2,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3mg/m2。即:如果我们使用的各种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超过此标准,那么残留溶剂中的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物质将像无形杀手一样对人体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危险性概述
毒性:属低毒类。经皮肤吸收后,对健康的影响远比苯小。
健康危害:若不慎口服了二甲苯或含有二甲苯溶剂时,即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可能引起血性肺炎,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性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新标准
2009年是一个“食品安全新标”年: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不得用于油墨中)和8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规定了溶剂残留总量≤5.0mg/m2、苯类溶剂不得检出,即0.01 mg/m2)对软包装及其上游企业(油墨、薄膜、胶粘剂制造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原因
在现阶段即使不使用苯类溶剂和其他含苯原材料也很难实现GB/T10004-2008中规定的“苯类溶剂不得检出”。其原因就在于经过了长期的含苯生产,油墨生产企业制造车间和软包企业印刷车间内的设备、管道、空气中都大量残留着苯类溶剂,在这个环境下制造出来的产品想要不含苯类溶剂是极困难的。
一、原材料的控制
对原材料的严格控制是最重要、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手段。???? 对于油墨生产企业,主要关注的原材料有颜料、合成树脂、助剂及有机溶剂。基于粉状颜料的生产工艺,粉状颜料一般不含苯类溶剂,而切片颜料及色浆则很可能会含有甲苯、二甲苯这两种溶剂,油墨生产企业应对现用的切片颜料及色浆进行检查评定,在无苯油墨中停止使用含苯颜料,尽快寻找其替代品。合成树脂及助剂一般都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后以液态性形式加入油墨中,油墨生产企业应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非苯溶性的树脂及助剂,测试其在无苯类溶剂状态下的溶解性后投入无苯油墨 生产中。相对于颜料、合成树脂及助剂以跟换原材料的方式来控制苯类溶剂含量,要控制有机溶剂中苯类溶剂的含量则主要依靠完善的预防措施及较强的检测力度。 企业的原材料检验部门应对每一批可能在无苯油墨中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色谱分析,一旦检出苯类溶剂或纯度未达标都应坚决退回,要求供应商更换。???? 对于软包企业,除了要关注印刷油墨、有机溶剂还要对印刷薄膜、胶粘剂也进行严格控制。
二、无苯车间的建设
在一卷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裁下3份相同面积的薄膜,分别放置在室外、实验室内(常进行含苯类油墨实验)和盛有甲苯的敞口的容器旁,10日后测试3份薄膜的溶剂残留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仅空气中的苯类溶剂吸附在印刷底材上一个因素,就会导致苯类溶剂残留远远超过新标的限定,甚至造成总残留也超标。由此可见,制造一个无苯的生产环境对制造出符合新标限定的软包产品意义重大。
措施
建设一个无苯车间可以通过更换管道、彻底清洗仪器设备(使用酯类溶剂,如:醋酸乙酯)对原有的含苯车间进行改造。除了硬件上的投入,企业还需要对现场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不可在生产繁忙时将无苯产品转移到含苯车间生产,更要坚决杜绝将含苯产品转移到无苯车间生产。交错生产带来的苯类溶剂污染很可能会导致最终产品无法达到“苯类溶剂不得检出”,致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无苯车间变得毫无意义。
三、检测水平提高(气相色谱检测)
新标限制软包装产品的溶剂种类及残留量,那么软包装商业链上的企业应熟练掌握产品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
国内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检测产品溶剂残留。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气相色谱法检测软包装产品的溶剂残留是使用载气使含有混合溶剂的气体通过色谱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