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3.1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温故知新:
1、等式的性质2的内容是什么?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书中记载了许多与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
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试问这个
数是多少?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解:设这个数为x,则列方程得
去分母,得 28x+21x+6x+42x=1386
答:这个数是
.
.
合并同类项 97x=1386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42,方程两边同乘42,
去分母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
想一想
典例解析
若是方程的系数变成整系数方程,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
解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10.
1、去分母时,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乘以分母的 ;
2、去分母的依据是 ,去分母时不能漏乘 ;
3、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步分开写,不要跳步,防止忘记变号。
例
题
小
结
最小公倍数
等式性质二
没有分母的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根据是:
(1)去分母(根据等式的性质2);
(2) 去括号(根据分配律);
(3) 移项 (根据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逆用分配律);
(5)化系数为1,得到方程的解(根据等式性质2).
例3 解下列方程:
.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6),得
小试牛刀
20
练习:解下列方程:
(2)
(1)
1、去分母时,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性质二,去分母时不能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3、去掉分母以后,分数线也同时去掉,分子上的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
4、去分母与去括号这两步分开写,不要跳步,防止忘记变号。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 形 名 称
具体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去 分 母
乘所有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依据是等式性质二。防止漏乘(尤其没有分母的项),注意添括号;
去 括 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依据是去括号法则和乘法分配律。注意符号,防止漏乘;
移 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过桥变号”,依据是等式性质一。移项要变号,防止漏项;
合并同类项
将未知数的系数相加,常数项项加。依据是乘法分配律,系数为1或-1时,记得省略1;
系 数 化 为1
在方程的两边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依据是等式性质二。分子、分母不要写倒了;
1.把 =1去分母后,得到的_________.
2.解方程 =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 ( ).
A.4x+1-10x+1=1 B.4x+2-10x-1=1
C.4x+2-10x-1=6 D.4x+2-10x+1=6
达标检测
3.解为x=-3的方程是( )
A.2x-6=0 B.3(x-2)-2(x-3)=5x
C. =6 D.
4.若式子 (x-1)与 (x+2)的值相等,则x的值是
( )
A.6 B.7 C.8 D.-1
5.指出下列解方程哪步变形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的原因。
+ =1 (2) - =0
2x+3x-3=1 3-2x+6=0
5x=4 -2x=-9
x= x=
x
3
x-1
2
1
2
x+3
3
4
5
9
2
丢番图的墓志铭: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你知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