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p5-2_指令周期1
第五章 中央处理器 第五章 中央处理器 5.1CPU功能和组成 5.2指令周期 5.3时序产生器 5.4微程序控制器及其设计 5.5硬布线控制器及其设计 5.6传统CPU 5.7流水CPU 5.8RISC的CPU 5.9多媒体CPU 5.2指令周期 5.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5.2.2 典型指令的指令周期 5.2.3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5.2 指令周期 5.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概念 指令周期:指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该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 机器周期:通常把一条指令周期划分为若干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完成一个基本操作 不同的指令,可能包含不同数目的机器周期 时钟周期:在一个机器周期内,要完成若干个微操作,因而需要分为若干个时间段,称为节拍,节拍的宽度取决于CPU完成一次基本的微操作的时间 5.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概念 机器周期的划分 (1)取指周期FT (2)源周期ST (3)目的周期DT (4)执行周期ET (5)中断周期IT (6)DMA传送周期DMAT 5.2.2 指令周期 由一个模型机来介绍指令周期概念 5.2.2 MOV指令的指令周期 取指周期 执行周期 5.2.3 LAD指令的指令周期 取指周期 执行周期 5.2.3 LAD指令的指令周期 5.2.5 ADD指令的指令周期 5.2.5 STO指令的指令周期 5.2.6 JMP指令的指令周期 5.2.7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引入目的主要是为了教学目的(控制器设计) 方法: 指令系统设计(模型机的五指令系统) 方框——按CPU周期 方框内内容——数据通路操作或控制操作 菱形符号——判别或测试 ~——公操作,即一条指令执行完毕以后的一些操作,如中断处理,DMA处理等(取指令也可认为是公操作) 5.2.7 方框图表示指令周期 5.2.7方框图表示指令周期 5.2.7方框图表示指令周期 总结: 一条指令包括一个取指令周期和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执行周期组成 在每个CPU周期中数据通路是明确的 数据通路的建立及操作受到操作控制器的控制,当然决定于是什么指令。 作业 书本第181页,3 * * 返回 FT ST DT IT ET DMAT DMA请求? 中断? Y Y N N 5.2.2 MOV指令的指令周期——取指 ① 程序计数器PC中装入第一条指令地址101(八进制); ② PC的内容被放到指令地址总线ABUS(I)上,并启动读命令; ③ 从101号地址读出的MOV指令通过指令总线IBUS装入指令寄存器IR; ④ 程序计数器内容加1,变成102,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 ⑤ 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OP)被译码; ⑥ CPU识别出是MOV指令,至此,取指周期即告结束。 ① 操作控制器(OC)送出控制信号到通用寄存器,选择R1(10)作源寄存器,选择R0作目标寄存器; ② OC送出控制信号到ALU,指定ALU做传送操作; ③ OC送出控制信号,打开ALU输出三态门,将ALU输出送到数据总线DBUS上。注意,任何时候DBUS上只能有一个数据。 ④ OC送出控制信号,将DBUS上的数据打入到数据缓冲寄存器DR(10); ⑤ OC送出控制信号,将DR中的数据10打入到目标寄存器R0,R0的内容由00变为10。至此,MOV指令执行结束。 5.2.2 MOV指令的指令周期——执行 5.2.5 ADD指令的指令周期 5.2.5 STO指令的指令周期 5.2.6 JMP指令的指令周期 取指 执行 (R1)→DR (DR) →R0 IR→AR Cache(D) →DR (DR) →R1 (R1)+(R2) →DR (DR) →R2 (R3)→AR (R2) → Cache(D) Cache(I) →IR (PC)+1 →PC P139例1双总线结构机器的数据通路图 微操作信号 微操作信号 +1 注意微操作控制信号(右边) ALU0 ALU0 ADD R0, R2 SUB R3, R1 (PC)+1→PC (PC)+1→PC +1 补充例题 (PC)→MAR M→MDR (MDR)→IR, (PC)+1→PC (R1)→MAR ADD R0 ,(R1) M→MDR (MDR)→T1 (T1) + (R0)→T2 (T2) → R0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H5-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第二次课).ppt
- ch4 2-4讲 MAC SUBLAYER.doc
- ch4傅里叶变换.ppt
- ch4-4椭球面双曲面抛物面.ppt
- Ch5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ppt
- ch3中国的降水+几种重要天气现象.ppt
- ch5-1-2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规律.ppt
- Ch5-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160406.pptx
- CH5三相电路.ppt
- CH5随机过程.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