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 物质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饮食文化变化
3.居室建筑变化.社会习俗的变革[思维导图]
图一 晚清上海衙门百姓跪官图二 民国初年躬身问候图三 1922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接见美国记者希尔,亲切握手解读 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交礼仪上的重大变化,即晚清时的跪拜礼(一)——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二)——1922年的握手礼(图三),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史料二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解读 史料列举了许多吃、用的洋货,并且用“新到”打广告宣传,表明当时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崇尚西洋事物。
史料三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解读 史料表明19世纪末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在吃、穿、住、行等多方面均出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点。史料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解读 史料表明了铁路交通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划线部分说明铁路交通促进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史论1 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
(1)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交通领域出现许多新的科技成就。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2)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3)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4)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5)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史论2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
(1)从根本上讲,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随着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自然也随之而来。
(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
(3)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4)外国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兴建。史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次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在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解读 通过史料可以分析中国近代报刊的分布特点及产生的影响。中国人自办报刊一度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战败使有识之士受到巨大的震撼。他们纷纷行动起来,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时期某些主张的提出,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近代报刊的发展。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和发展,曾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但向读者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而且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对变法维新起到了宣传推动作用。
史料二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英特尔公司总裁肖恩·马洛尼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的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解读 史料表明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速度快,知识储量大。划线部分反映了互联网能使人们获取更多知识的特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正确。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允许臣民自愿剪发的是民国政府。错误。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这与民国政府不同,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但没有在全国大规模推行。
正确。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虽然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但并没有推行到全国。大规模推行“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9交变电流与传感器.doc
- 专题_位移时间图像课件.ppt
- 专题一 任务型阅读.docx
- 专题一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ppt
- 专题一 物质组成与构成微粒 (上海专用).doc
- 专题、图像类试题.doc
- 专题一 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应用.doc
-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知识.doc
- 专题一 微专题6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pptx
- 专题一 直线运动题目及解析.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