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假体腔动物.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假体腔动物

第6章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7个门 棘头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轮虫动物门 腹毛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内肛动物门 形态并不相似、亲缘关系也不十分清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假体腔 具假体腔(原体腔、初生体腔) 定义: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意义 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 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有效的调节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运动能力得到加强 6.2 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6.2.1线虫动物门Nematoda 一、主要特征 1、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 2、体壁(皮肌囊): 角质膜:保护作用,蜕皮 表皮层:合胞体 肌肉层:纵肌 3、假体腔(原体腔、初生体腔) 4、消化系统: 完全的消化管—有口有肛门,胞外消化。 消化道: 前肠:外胚层 中肠:内胚层 后肠:外胚层 消化机能更加完善,也是动物进化的特征之一。 5、呼吸:自由生活体表,寄生的厌氧 6、排泄器官:独特的原肾管 腺型 管型 7、神经系统:仍处于梯型的水平 感官不发达 8、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异体异形,雄性通常比雌性小。生殖器官呈单管型或双管型 9、生态:寄生(动物、植物)、自由生活(海水、淡水、潮湿的土壤)。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1、外形:长圆筒状,雌雄异体且异形 2、生活史 受精卵—外界—胚胎卵—脱皮1次—感染期卵—人体—幼虫—肺泡内脱皮2次—小肠内脱皮1次—成虫 3、危害 三、分类 无尾感器纲:无尾感器,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只有一交合刺,多数营自由生活。 尾感受器纲:有尾感器,排泄器官为成对的纵管,雄虫一对交合刺,多数营寄生生活。 四、几种重要的线虫 1、蛲虫 形态 生活史 危害和预防 2、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板口钩虫 成虫形态 生活史:卵—第一期杆状蚴—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感受染性蚴)—人体—脱皮2次—成虫 危害 3、丝虫 形态 生活史:成虫—卵胎生—微丝蚴—蚊子—腊肠期蚴—感染期蚴—人体—成虫 危害 4、秀丽线虫 6.2.4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轮虫是一群小形多细胞动物。一般体长500μm以下。 一、分布 轮虫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数量稀少。部分具一定耐盐性的种类可在河口、内陆盐水以及浅海沿岸带的混盐水水体中生活,甚至大量繁殖。 二、生活方式 轮虫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两类。一类营浮游或兼性浮游生活,如臂尾轮属、龟甲轮属。另一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如蛭态亚目的轮虫等 三、结构 1、外形:长圆形或囊形 头部、躯干部、尾部 五、轮虫的主要特征 1.?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称头冠(corona),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即具有纤毛环的头冠。 2.?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mastax),内藏咀嚼器(trophi)。即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 3.?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即有末端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 六、作用 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 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 *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