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人际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人际关系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 本 章 要 点 * 人际关系的概念 *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交互原则 * 功利原则 * 人情的增减规律 * 敏感性训练 * 社会测量法 * 参照测量法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交往所 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 从联系的角度说,一方面,人生来就被被置于一个特定位置并承担一定角色,并开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任何一个人,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必须与别人发生交往,发生一定的角色联系,并在交往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由于先定性的社会位置的限制和社会角色的束缚,都不可能还原成为没有社会角色概念的一个抽象的人,其与别人的交往和由此形成的情感关系,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 从区别的角度说,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合作而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社会角色关系首先遵循社会现实原则,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与法律等原则支配。 社会角色涉及的是社会一类人与一类人的关系。一个人的社会位置一旦被确定,他与他人的社会角色关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同时规定了。由社会角色关系带来的社会经验是相对规范化、系统化、类别化的。人由此而获得社会化,形成与别人共有的心态。 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相互接纳和支持的友好情感。它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能这种关系的产生、发展、保持与消亡,只遵循人的情感心理规律。 人际情感关系不是人的类与类的关系,而纯粹是个人与其他所有人的更为一般的关系,是一种个人凭个人自然情感状态选择的自由关系。由人际情感关系带来的社会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度特异的。由其所带来的独特生活经验,使得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独特心态与个性。人由此而获得个性化。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一)交往与个性发展 (二)交往与心理健康 (三)交往与幸福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及情感的由浅入深,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I.Altman D.A.Taylor,1973) 。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二)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融合的涵义,是双方的共同信任,也就是相互之间建立安全感。本质上,在哪种程度上建立安全感和信任,人情(人际关系)就在哪种程度上融合。 (三)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 (四)稳定交往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奥尔特曼和泰勒(I.Altman D.A.Taylor,1973)用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思想来解释人与人相互关系的水平。他们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随着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这样,自我表露的深度,就成了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的重要标志。 (一)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 (二)自我的分层 鲁宾等人(Z.Rubin S.Shenker,1978)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自我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的兴趣爱好及其有关的内容。 属于自我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人们真实的态度。 自我的第三层次通常是私密性更高一些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或个人自己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个人生活内容。 实际上,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说,通常意义的个人隐私实际上并不是个人自我最深层次的内容。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我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应当是连个人自身都不接受的,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相对立的经验、冲动和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